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构筑岭南民间艺术的品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8
  马年,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伴着“中国民间艺术旅游年”的锣鼓声,又回到人们的身边。
  广州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民间艺术蕴藏十分丰富。一则五个仙人骑着五色仙羊带着一茎六出稻穗,降临此城的民间传说,产生了“五羊城 、“羊城 、“穗城 的城名,留下了“五仙观 这块福地,如今,在市中心越秀区建设上万平方米的“五仙观文化广场 已纳入广州市城建规划。民间文化,在现代化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将如何亮出自己的品牌?

  广州与世界上大多数历史名城一样,有着鲜明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如粤剧、广东音乐和飘色、舞狮、舞龙、玉雕、牙雕、石雕和木雕等均颇具盛名。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这些品牌的持续性和规模性都不够,影响程度远远不及社会发展的要求。

  比如,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雨打芭蕉》是在番禺沙湾诞生的,饮誉海内外的广东音乐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是在沙湾土生土长的。更为可贵的是,沙湾人十分重视广东音乐创作和演出的持续性,沙湾的“私伙局”有几十个,比较有影响的是为纪念广东音乐大师何柳堂成立的“柳堂乐社”……还是在沙湾,还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沙湾飘色,那是汇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的一项民间艺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好转,该艺术开始复兴,沙湾每隔两三年举行一次飘色活动。1999年农历三月三在沙湾举办的飘色民间艺术大巡游,轰动效应空前,粗略估计,那天沙湾接待观众20多万人……

  笔者认为,打造岭南民间艺术的品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如果将它们作为文化旅游的品牌加以开发,进行投资,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节庆与旅游,似乎是不可分割的。光是去年国庆节,就有二三百万游客从珠江三角洲等地涌来广州,他们特别钟情广州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而他们文化消费的潜力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从节庆活动做起,挖掘传统民间艺术,搞一些品牌活动,引导更多的游客认识内涵丰富的岭南民间艺术,那么民间艺术的广阔市场潜力是很可观的。 事实证明,现代社会的竞争比的不是谁比谁更聪明,而是谁比谁能获取更多信息,拥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要发展民间艺术,使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应该将其纳入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运作。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要使民间艺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行整合和创新。就算是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如果照搬旧有的一套,不进行整合和创新,生命力就难以为继。就如沙湾的“飘色”,人们也在不断地将传统艺术加以整理、改革,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如在色板下安上轮子,用人推着走等等,其效果也更好。 相信广州的有关部门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形成产业化规模,由此打响民间艺术这一品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