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CEO胡妍妍:拍卖是一门什么生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7-31]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1977年 布面 油画 签名:1977.作人这幅画曾于2003年在嘉德拍出,并创下当时嘉德拍卖最高纪录,以352万元成交,被一位台湾藏家获得。在2013年5月的嘉德春拍现场,从4800万元起拍后,经20余轮激烈竞价,最终以8050万元高价成交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的6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嘉德拍卖”)办公室每天都人来人往,不断有人带来书画、瓷器、古玩,有工作人员每天都在隔间里迎客看货。
刚刚于5月结束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在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钱币六个板块中,43个专场总共拍出7000余件拍品,这次春季拍卖完成了22.5亿元的交易额。
拍卖是在每次拍卖会结束后重新归零的行业,每一次拍卖之前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物品征集。嘉德拍卖每年经过开门看货的物件都有上万件,但只有几件能够最终上拍。春季拍卖刚刚结束,嘉德的工作人员已经分散到日本、上海等各地寻找拍品,为10月份的秋季大拍做准备。
作为首家综合性拍卖公司,嘉德拍卖成立于1993年5月,从1994年3月27日嘉德首场拍卖会以来的20年同样也是中国拍卖行业高速发展的20年。
1993年,为了准备第一次拍卖会,创始人陈东升考察了很多国外的拍卖现场,甚至连预展时罩展品的玻璃罩有几厘米厚等细节都记录了下来,那个时候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拍卖规模是嘉德的理想。
1994年,嘉德首场拍卖会以1423万元成交额打动了第一批藏家和客户,而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春季拍卖上,嘉德拍卖旗下品牌“大观之夜”仅一个晚上的几十件拍品就实现成交额7.5亿元,2006年,嘉德拍卖的交易额已经超过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总额。
在这20年中,有一批中国现代艺术家与嘉德共同成长起来,王兴伟、王沂东、阎萍等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也从最初拍卖会上的几万元,升至现在的几千万元。
现在春季、秋季两次大型拍卖会、更偏重于中小价位物品拍卖的“嘉德四季”拍卖会是嘉德拍卖每年的固定项目,2012年10月,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首拍,嘉德拍卖正式开启国际化路径,而这个原本有些神秘的行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大众的视野。
发生在拍卖之前
嘉德拍卖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认为,“拍卖行之间所比拼的是如何拿到好的东西,需要识货、懂价,并把它们销售出去,而这几项最终归结于专业和服务能力”。
嘉德每年春季和秋季两次大型拍卖都会有几千件拍品上拍,但嘉德工作人员在半年时间里需要经手的物品却可能是4~5倍。
嘉德拍卖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从嘉德成立之初就在书画部从事业务工作,在她近20年的业务经验里,“拿到东西的环节是最有戏剧性,也有最多惊喜的环节”,谁都不会知道这一次会遇到什么样的藏家和藏品。
但物品征集过程在更多的情况下并非漫无目的,嘉德拍卖油画部总经理李艳峰每次都会选定一个拍卖主题,并由此列出相对固定的一线艺术家名单,2014年在春节拍卖中,李艳峰选择做“新绘画”,甚至将“突破与超越——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艺术”作为专场。
在确定艺术家名单的过程中,李艳峰对于艺术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市场前景,某部作品的代理画廊和收藏者等信息都有所了解,“大部分都有线索可循,是否能拿到则需要团队的执行力”李艳峰介绍道。通常情况下,在李艳峰所列出的名单中,70%~80%会最终成行,也会在征集过程中碰到几件新品。
总有些拍品的征集过程需要经历长时间谈判。20世纪油画代表人物吴作人祖品《战地黄花分外香》出现在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这幅画创作于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的1977年9月,取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词意,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这幅画曾于2003年在嘉德拍出,并创下当时嘉德拍卖最高纪录,以352万元成交,被一位台湾藏家获得。为了让这幅画重新回到2013年嘉德二十周年拍卖会上,李艳峰从2011年开始,每年4次去台湾拜访藏家,最终用两年时间打动了他。
在2013年5月的嘉德春拍现场,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从4800万元起拍后,经多轮竞价,最终以8050万元成交,而这位买家同样参与过十年前的那一次拍卖,这幅画也成为嘉德20周年拍卖会上的亮点。
通常情况下,在物品征集完毕之后,嘉德拍卖内部会经历首轮筛选的过程,经过查阅资料,公司内部鉴定团队审视以及外部专家会诊之后,其中90%会因为品相等问题被筛除,并在最终10%的物品中取一半,甚至需要对价格做新一轮谈判,最终完成上拍。
专家对于古画、瓷器、古钱币等领域的鉴定和估价大多通过目测完成,但文物的鉴定有其固定的章法,胡妍妍非常熟悉中国书画的鉴定准则,“时代风格与作者生平不相符、文不对题等都是作品硬伤,而笔墨功夫则需要看过大量优质作品才能体会”。
“拍卖行很多时候像一个出版社”,嘉德拍卖的工作人员需要为拍品写成文章,让它在众多的拍品中脱颖而出,在拍卖会开始之前,嘉德拍卖通常会去3~4个城市做巡展,请客户看货,招商工作也随之展开。
每件拍品都会有三种定价方式,底价为拍卖行与卖家商定基础价,估价多由拍卖行的鉴定师给出,而起拍价则根据不同物品的特定比率定于底价之下,“起拍价不会过高,客户才会随拍卖师举牌,现场竞价气氛活跃,也才更容易卖出高价”,定价同样是一种心理的博弈。
基于共同审美的中介生意
拍卖依旧是一门中介的生意,寻找合适的买家和卖家,并最终完成交易。然而与淘宝或京东不同,拍卖所处理的是小众的资源稀缺的物品,物品质量本身并不恒定,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拍卖公司服务于交易的双方,为物品委托人制定合理的价钱,把物品的价值挖掘出来,而对于买方,拍卖公司则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真正有品质的物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认为,“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是共同的审美取向把大家联系在一起”。
嘉德拍卖工作人员曾收到一封信,附带的照片上是宋高宗的《养生论》,以行书、楷书两种字体抄写,这幅字的拥有者位于北方某镇。
为了确保物品的真实性,胡妍妍在《国宝沉浮录》一书中,查阅到这卷《养生论》存于在上海博物馆,但经过电话查证,发现是书中记录错误,也确认了那件物品的真实性。
这卷《养生论》在收藏者的家里藏了70年,保存完好,嘉德拍卖最初的估价是600~800万元,但后来却一路竞价,最终宋高宗的《养生论》在2000年11月嘉德秋拍中拍出990万元,创下中国书法作品最高纪录。
当时国家政策仍规定国家文物需要定向拍卖,只能卖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国营单位,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但最初拍到《养生论》的广州某企业却没有通过文物局的资格审核,宋高宗的《养生论》最终还是落在上海博物馆。
艺术品的价值和销售结果是无法预期的,而在拍卖过程中,最终成交价格时常会远远超出嘉德拍卖原来的预想,这在嘉德拍卖市场部总经理唐施红看来是拍卖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
黄宾虹的《南高峰小景》曾在2001年以56.1万元的价格拍出,但在“中国嘉德2014春拍·大观之夜”夜场拍卖中,最终成交价格6267.5万元,“当时买到的人非常兴奋,欢呼雀跃,这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胡妍妍说。
拍卖市场与经济形势、资金流动性都有密切的联系。2001年之后,艺术品成交额开始快速增长,除2008年席卷全球经济危机外,每年总交易额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
但拍卖在20年的发展中同样经历了许多转变,上游藏家已多轮流动。胡妍妍介绍道,嘉德拍卖成立之初,卖家的主力是从父辈传承下来的“老藏家”,然而艺术品资源不可再生,经过反复淘选之后,这批存货在高价格的刺激之下流通到市场,卖家群体开始流转,并陆续出现以买画卖画为业的行家。
胡妍妍认为,嘉德拍卖现在的典型客户群并不是创业的人,“拍场上真正的主力是60后人群,但陆续也有许多富二代,藏二代进来”,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的成功民营企业家、IT行业等新兴行业的年轻富豪可能会成为未来拍卖市场的主力。
买家的心态同样各不相同。在嘉德开始做拍卖会之初,物品价格不高,买家多是艺术品的爱好者,随着艺术品价格不断升温,投资者纷纷进入,拍卖的客户群也经历了一轮猛增。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在经历了三年大涨之后第一次价格回调,也将许多不懂行的投资者清洗出去。
经过随后的市场平稳期,有更多艺术品爱好者进入市场,也有许多人怀着更成熟的投资心态进入,并在投资的过程中成为爱好者,现在的买家为了寻宝、投资,亦或者实现梦想,更多为多种心态的融合。
胡妍妍认为,“投资艺术品就像买一只股票,需要对企业和行业有充分的认识”。购买艺术品同样需要做研究,而真正有品质的东西在市场上一定不会受冷遇,只要足够长期的持有,就会收到好的商业回报。
1994年,在嘉德第一年秋拍中,齐白石的作品《山水册页》曾拍出517万元的高价,《芭蕉书屋》最终以320万元成交,《松窗闲话》则拍出198万元。2011年,齐白石这三件作品重新出现在嘉德秋拍的拍卖现场,《山水册页》拍出1.9亿元,而《芭蕉书屋》、《松窗闲话》分别以9000万元、3300万元成交,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
嘉德模式
1993年嘉德成立拍卖行的时候,是在一片空白领域中开拓市场,那个时候个人并不能进行古董交易,只能拿到国家经营的文物商店收购,但价格很低,因此在嘉德初成立的时候,有大批没有在文革中受到损害的物品存留下来。
1994年3月,嘉德首场拍卖会的拍品多来自于北京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北京文物商店,第一场成功的拍卖之后,嘉德的社会资源也开始陆续积累下来。20年中,嘉德拍卖一直坚持“中介模式”,对于卖家和买家所收取的交易额15%的佣金是嘉德的全部收入来源。
资源的稀缺性是拍卖行业最重要的特征,胡妍妍认为,“拍卖行之间所比拼的是如何拿到好的东西,需要识货、懂价,并把它们销售出去,而这几项最终归结于专业和服务能力”。
在拍卖行业这些年的发展中,各家拍卖行都有各自的优势积累,嘉德从第一场拍卖就奠定了在中国书画领域的品牌,直到现在中国书画依旧占据嘉德全部成交比例的60%~70%,也是20年中增长最快业务。但胡妍妍认为,“印象派油画等当代艺术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嘉德每次都通过拍卖会有意识的引导市场艺术欣赏的取向,在油画专场,每次主题的设定都带着李艳峰对于市场的了解和预判,“写实和具象只是审美的一个阶段,油画在未来会从意向发展到抽象,最终具象和抽象会并驾齐驱”,这是美术传承必须要走过的路径。
因此尽管抽象画在中国依旧还是小众市场,但是李艳峰依旧给抽象画空间,他认为“好的拍卖公司应该有义务去引导市场,引导藏家完成新的突破”。
80年代、90年代的现当代艺术在2000年之后进入高峰期,市场的目光也开始转移到相对容易入手的价值洼地。而在画家更新换代的现在,李艳峰也正在挖掘年轻艺术家。
在2014年嘉德春季拍卖中,嘉德做了中青年艺术家专场。被李艳峰选中的新文化的艺术家不再关注政治、社会问题,文化潮流,转而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次拍卖的成交率达到88%,李艳峰的市场判断也受到了藏家的认可。
现在互联网为嘉德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新贵,这个市场正在不断扩张,然而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
但胡妍妍认为,“拍卖行业资源非常稀缺,找到拍品、鉴定、估价、看货等过程都需要依靠强大的网络和专业知识,”拍卖的交易双方也依旧需要一个足够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现在嘉德也在整理内部的客户数据系统。对客户以购买物品类别、购买价位等标准划分,也更加细分化的为客户推送信息。
2012年,嘉德在香港做了第一场书画专场,因此在常规性的四季拍卖之外,春节和秋季拍卖会已经在内地和香港市场同时进行,对于李艳峰等一线业务团队来说,所有的物品征集和招商等流程也需要在两地同时开展。
2013年4月5日,中国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在香港收槌,总成交额达2.9亿元港币。现在在香港市场上,嘉德拍卖尚无法与佳士得、苏富比两家老牌拍卖行抗衡,但嘉德拍卖也在寻找适当的切入点,而本次油画专场上,朱德群作品的成交率已达到90%。
现在,中国买家已经开始放眼世界,在佳士得上半年的市场业绩表现中,新入场的买家占佳士得全部买家的24%,贡献了15%的销售额,涌入海外拍卖市场的中国新买家贡献良多。嘉德同样计划通过香港市场辐射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甚至会在未来做日韩和东南亚专场。
嘉德拍卖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嘉德艺术中心的图片,这个艺术中心坐落于中国美术馆南侧,总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将于2016年竣工。未来的嘉德艺术中心将有展厅、拍卖厅、艺术品仓储、鉴定、讲座、教育等多功能专区。嘉德拍卖也将从拍卖辐射及艺术展览、投资、仓储、艺术市场教育等周边业务。
而在几年之后,中国的拍卖市场或许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格局,“未来印象画派的拍卖中心或许会从伦敦迁移到北京”胡妍妍说。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