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无字碑被确认为”中华第一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21]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碑?这一考古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河南省新郑市的郑韩故城出土的"无字碑",为"中华第一碑"。
"中华第一碑"整体呈圭形,像匕首一样尖尖的,上半身一边一个耳朵,下半部中间有一穿孔,质地是灰色沙岩,正反两面上部都磨得光光的。它全长3.25米,宽0.45米,厚0.25米。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通古碑是于1997年8月在新郑市区郑韩故城宫殿区内发现的。当时他们在这里开了10x10米的探方29个,大小深沟21条,发掘面积3238平方米,发现了古代墓葬、储水井、下水道、宫殿、道路等文物遗迹,并在一处古代宫殿的夯土层发现了一通"无字碑"。
"无字碑"的发现,立即在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俞伟超、李伯谦、安金槐等亲临现场进行鉴定。但由于碑上没有刻字,专家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近5年来,我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无字碑"进行了大量考证研究,他们从石碑的形制、现场发现的祭品、青铜壶,结合"礼记"、"仪礼"等古代文献关于太庙大碑的记载判断,此碑应是战国时期韩国太庙所立之碑,这比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汉代石碑要早数百年。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此碑认识基本一致,认为入这通"无字碑"就是"中华第一碑"。
河南省一些考古学家、旅游专家认为,"中华第一碑"的发现,必将像"中华第一龙"在河南发现一样,给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力。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