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奖项缺失本位价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4-24]
当国外艺术界早已把焦点聚焦在艺术创作是否对人类思维有拓展和贡献时,国内正在进行的许多当代艺术奖项还在评选类别艺术家奖。假设,中国的当代艺术奖项若能用“他者”已经认可的普遍标准选择艺术家,奖项本身一定会大火,艺术最本质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凸显,获奖艺术家更会被历史铭记。
为什么特纳奖可以推动艺术、创造艺术家,而我们只能评选出优秀的类别艺术家奖——油画、摄影、雕塑、多媒体、年度奖、品牌冠名奖……是因为特纳奖在创造评选机制时遵循的是“艺术大于人”,而我们的评选机制是人的既定思想认知、决定,甚或大于艺术的内在价值呈现。即便我们的当代奖项有拷贝国外操作模式的奖项引入,但奖项本身的价值体系、评选者的价值观依然起决定作用,其结果往往依然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追究其背后的原因,归结于国家的体制问题及历史遗留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当代艺术机制建构的问题。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学术的、由专业机构设立的、专业背景雄厚得可以让人记得住的奖项,大部分的当代艺术奖的设立来自民间的企业、个人和小范围圈内、圈外力量的支持。后者不尽如人意,但从积极的角度讲这些力量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至今的推动者和贡献力量。我们可以暂且不谈感恩,谈一下奖项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这决定奖项的未来和可能性的发展及奖项的作用。
被感恩的内容只能属于过去时,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我们不能把当下做成历史,把未来做成现在,这会是历史的倒退。相信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愿望是积极向上的,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有未来发展的空间,这个未来的空间就是承载超前理念及价值标准的空间,若不装这些东西和内容在其中,装的只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及少数负向的破坏力量。
诚然,每个奖项的初衷都希望有未来,寻求一条可持续下去的道路,但是,未来到底在哪里?是授世人以鱼,还是授世人以渔?这个千古不变的简单道理,在当下的时代如何被运用在各行各业,尤其在奖项林立的中国当代艺术界,这变得如此之难。但是,当每一个作为者多一份自醒,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使命感,多一份人类思考空间拓展的前瞻性及包容心理,多一份开拓者应具有的担当,人们才会有前行的空间和方向。
作为各种奖项的获得者,我本身既是受益者也是现有奖项、现有模式参与力量和助推者,正因为此,多了一份反省的参照和思考的力量。
奖项是肯定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过去还是给人们对未来思考和呈现的可能性的价值内涵、价值方向和价值标准?这是奖项本身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当代艺术家)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