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增加传统 重视国际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4-18]
艺术中国:2014年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建校60周年,在这60年里央美附中在中国美术教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马刚: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为美术高等院校培养后备生。借着附中校庆,我们对附中教学理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附中的教学在每个时期所要应对的问题不一样,在当下,我们在思考对美术后备生的基础教学应该怎样定义。什么是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艺术中国:您能简单介绍一下附中的招生情况吗?
马刚:央美附中这几年基本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态势,从人数、科目上讲总体是稳定的。最近一两年附中增加了书法考试,这是我们经过多年考虑决定的。这是我们的一个态度,对当下美术教育的一个态度。如果纯粹是应试的话,其实很多学科是不需要学习书法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考书法?因为我们认为,书法的学习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这是一个入门的科目。
其实应试教育对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央美附中并不是一个应试教育考试院校。附中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大艺术家的院校,不适合这样大批量的培养应试学生。附中的教学更在意学生对绘画的敏感性和生动性。面对应试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有点降低自己来应试。
艺术中国:那么附中的主要课程设置有哪些呢?
马刚:在籍生主要分设计类和造型类,我们以造型类为主,原来设计人数比较少现在在逐渐增加。学科分三大块,造型、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专业教学的主体,当然还有文化课教学。
除了在籍生,国际部越来越成为附中的教学重点之一。附中国际部2003年开始办学,包括1年预科和3年高中课程。我们国际部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毕业生主要面对国外一些好的大学,国际部对国外大学输送比例非常好。国际部教学的发展是美院附中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部分。
央美附中国际部是附中对外走向国际的一个窗口,附中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成为国际名校。在下一步的具体教学上,我们打算将国际部很多课程纳入到在籍生的教学,将国际上的一些教学方法纳入进来,另外国际老师过来讲课将面对我们全体学生。
艺术中国:附中现在的师资水平是怎样的呢?
马刚:附中经过几次搬迁,逐渐有一些老师退休,附中的教师队伍更替的比较多,年轻的老师多了。对于学校来说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在教学方面提高自己,在创作上和学术上发展自己,这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一个教员在自己的绘画上有所提高会非常快的转化到教学上,也提高他们的自信,认识能力也大大加强。我们对年轻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办展览、出画册。现在附中的年轻老师已经是在教学第一线了。对于教师人才的储备是根据我们下一阶段的办学理念展开的,比如我们基础教学是什么,这和我们怎样选择老师有直接的关系。附中今后将更加活跃,更加开放,更加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保持学校最核心的东西。在最近的校长论坛上,日本一个大学的校长希望我们派造型老师过去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央美附中的核心价值越来越显现,如何保持附中的传统又把新的东西融进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艺术中国:附中每年的毕业生去向有哪些?会有一些学生从附中毕业就去做职业艺术家吗?
马刚:附中在籍生主要考取国内的院校,一些学生也有出国学习,附中是非常鼓励学生去国外进行学习的不仅仅是国际部的学生。附中的教育不仅为国内提供后备生,也为世界提供后备力量。
毕业直接做职业艺术家这种现象现在已经不多了,五、六十年代有一些,中专毕业觉得已经可以做艺术家了就不考大学了。但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希望再进行深造的。
艺术中国:央美附中的招生马上就要开始了,您对报考附中的学生有什么寄语吗?
马刚:我希望同学们在应考的同时多关注一些艺术的东西,文化的东西。虽然我们在招生考试中没办法进行全面的调整,但是我们会努力做的更多。我们希望同学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要求自己,多了解一些艺术的事情、美术的事,多看一些好的画,历史上大画家的画。多画速写,多关注生活,多观察人。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