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南京刘女士潜心研究6年 “红崖天书”有新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5
  本报讯 近日,家住南京栖霞马群的刘巧菊女士来到本报,向记者“曝出”了一个消息———她通过六年的努力,全新解读了著名的贵州“红崖天书”,推翻了几乎已成破译定论的“伐燕檄诏”的说法。她认为,神秘莫测的“红崖天书”并不是什么文字记载,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大致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燕王朱棣宫廷政变,阳山碑材是建文帝的一座明王空墓等。

  被称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天书”是指位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境内一处红色岩壁上的古代碑文,这些符号非凿非刻,大者有人高,小者如斗,似文似图,若篆若隶,排列参差错落。近百年来,“红崖天书”一直被众多学者所关注,目前已有十几种破译说法。而1997年,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被认定已基本破解“天书”。林式解读的内容大致为:“红崖天书”是明初逊国建文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檄诏”。

  但是,近日刘巧菊女士对“红崖天书”提出了新的观点,刘女士平常的工作跟旅游有关,在六七年前得悉“红崖天书”神秘莫测后,苦心钻研了多年,终于解读出了新的内容。据刘巧菊介绍,流传于贵州当地的“红崖天书”的秘谒诗使她产生了灵感,并由此把“红崖天书”与南京阳山碑材联系在一起。该诗云:“红崖对白崖,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声去抬秤来。”刘女士认为,阳山北面的石头全部为白色,一红一白正好对应,而阳山古称雁门山,燕王朱棣曾是燕王,和雁门山雁谐音;建文帝朱允火文,火文指火苗,含太阳之意,而“阳”山碑材由此与建文帝挂上了钩。她认为共计29个符号的天书,前半部分指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宫庭政变,推翻建文帝谋得皇位,符号11表明天书作者为刘伯温,而后半部分则指阳山碑材是建文帝的一座空墓。(张漪)
                       扬子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