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冯骥才委员:每分钟都有民间文化消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25
  《光明日报》消息:冯骥才,男,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的整理、研究工作。现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

  找冯骥才委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记者通过一番周折终于联系上他时,冯骥才正奔波在京津高速路上。刚接上电话,冯骥才就说:“现在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消失,我们必须高速抢救啊。”


  几天前,冯骥才领导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向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他又大声呼吁抢救民间文化。

  在冯骥才看来,民间文化目前的困境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先进,而是我们没能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们的先进性。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优秀的民间文化作心理支撑。中国结、唐装在北京申奥和上海APEC会议中的流行已经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可唐装在春节期间却流行得‘泛滥’了,据说今年春节北京有200万人穿唐装,南方一些动物园甚至还把唐装穿在猴子身上!”冯骥才说,“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民间文化,为什么就光围着这一样东西转悠啊!”

  “但有些人现在还后悔穿唐装呢,据说洗唐装很让人烦。”记者说道。

  “但‘烦’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民间文化的理由。我们老觉得过春节很烦,难道过情人节、圣诞节就很舒服?有人觉得洗唐装烦,为什么他不觉得参加化妆舞会累呢?”

  冯骥才最担心的,是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后继乏人。像纳西乐手,前几年去世了几个,如今所剩无几了;民间年画、民间皮影现在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学。“一旦老艺人逝去,这些民间技艺也将无法再生。”冯骥才十分忧虑地说。(本报记者 陈建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