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作赏析

揭秘“琮王”神人兽面图像:良渚玉器的灵魂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2-01



神人兽面图像是良渚文化玉器最主要的纹饰题材,也被视为良渚玉器的灵魂所在。

  大约在良渚文化早期晚段,由龙首纹变异而来的卵目獠牙的兽面纹,开始出现在张陵山玉琮与瑶山的一些玉器上,表明良渚文化自己的玉器纹饰初步形成。发展到中期早段,兽面纹演化为把冠帽、颜面、四肢俱全的神人和卵目獠牙的兽面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而神人兽面图像所展现的这种代表神明或祖先的“神人”凌驾于动物“兽面”之上的现象,是中国江南早期稻作文明的信仰特征。

  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目前仅发现于反山十二号墓,为“琮王”、“钺王”、柱形器与“权杖”冠饰四件玉器。其中“琮王”四面直槽内的八个神人兽面图像与“钺王”正背面的两个神人兽面图像,均在平面上铺展;柱形器上的六个神人兽面图像,为圆弧面铺展;而“权杖”冠饰,是良渚玉器中难得一见的“满花”器,在浅浮雕的神人兽面图像周围,密布以勾连卷云纹为特征的阴线地纹,彼此浑然一体。

  这些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高仅约3厘米,宽仅约4厘米,大小与火柴盒相当,但其纹饰至少包含三个层面:浅浮雕微凸起的神人头冠部与兽面构成了最高层面;其上以阴线勾勒出的头戴弓形蓬张羽冠的神人的倒梯形脸面,以及兽的眼、鼻、嘴,构成了图像的第二层面;而在直槽面或弧面上纯粹用阴线“推蹭”出来的神人四肢,则构成图像的第三层面。在二、三层面上,兽面圆形重圈眼的外圈边、底都较整齐平滑,为管钻碾成,其余阴线均为“刻刀”多次“推蹭”形成。如此方寸之地,线条纤细如毫,纹饰繁缛密集,肉眼根本无法细细辨认,放在现代似乎也只有微雕大师才堪胜任。这样的鬼斧神工除了需要应用当时最高、精、尖的技术与设备外,经过长期培训和传授后获得的专门知识和高超技艺,自然也必不可少,而“刻纹”时的心无旁骛和对神灵的虔诚敬畏,恐怕更是成功的关键。

  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在良渚中期早段之后,就根据载体的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趋势的省减:一种载体为琮、琮式管、锥形器等方柱体型玉器。神人兽面图像首先简化为神人面居上、兽面居下的分节格局,然后进一步简化和省略,到晚期常见由弦纹凸棱、凸鼻和小圆眼构成的神人头像,最后甚至连神人的小圆眼也省略掉。体现出越来越强调神人而彻底抹杀兽面的倾向。另一种载体为璜、三叉形器、玉梳背等扁平体造型和圆柱形造型的玉器。神人兽面图像的简化和省略恰好跟前者相反,最终突显兽面而隐藏神人形象。因此,纹饰与器型是否对应,是鉴定良渚文化琢纹玉器时的重要标尺。(蒋卫东)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