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旧书店:两部旧书开出万元天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26]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电 书店有书不愿卖?苏州市古旧书店两部书开出了一万元“闲人免近”的“天价”。让一位广东学者倒吸一口凉气,无论这位学者如何苦苦“哀求”,古旧书店抱定宗旨绝不“自贬身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来自广东市文艺创作研究所的陆键东先生,一直致力于明清历史研究方面的工作。去年年底为了研究的需要,他急需购买两部古书作为参考,一部是《遂初堂集》(康熙刻本),另一部是《国朝山左诗钞》(乾隆刻本)。于是,他来到苏州“淘书”,但当他终于在古旧书店找到这两部书时,原本最多只需五六千元就可买到的书,此时的身价却猛涨了近一倍。陆先生无奈之下,只能一方面软缠硬磨与书店协商,希望书店能把书的价格降低一些,另一方面尽其所能地把价格抬高到了9000元。但书店就是寸步不让,最终陆先生只能抱憾而归。
古书的价格为何如此“虚”高?记者来到苏州古旧书店,采访了在古旧书店工作多年、有古旧书界“元老”之称的臧炳耀老先生。臧老先生用一句话解开了这其中的玄机,他说:“目前苏州的古旧书店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书店舍不得把好书卖出去,所以只能自抬身价。”臧老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书店内的古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原先书店的库存,二是从民间收购。原先库存的古书虽然数量不少,但卖出去一部库存就少一部,而近来从民间收购古书也越来越难,随着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精明的苏州人手中有古书也不肯轻易转手,都抱着等其升值的想法。臧老先生表示,原有的库存在“失血”,而又无新鲜“血液”的及时补充,书店无疑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书店“失血”过多,现在书店已把珍贵书籍全都登记注册,划入了“非卖品”的行列。(江南时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