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时间在绘画中的表达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1-03



刘夏 蓝帽子

绘画作为艺术品的一种,在被观赏时,往往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不同的展览空间内,每一件作品都占据着空间的一部分,静静地等待着观众的欣赏。绘画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在产生之时就已经被这样定性了,人们在谈论绘画时,总是将其与诗歌做比较。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莱辛就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仔细区分了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诗歌之间的区别,至此,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个概念得到了确立,并成为了后人在对艺术进行分门别类时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在《拉奥孔》中,莱辛谈的是雕塑而不是绘画,但同为空间艺术的代表,绘画与雕塑在起初均有着在时间表现方面的乏力。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绘画的认识和期待一直如此,自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绘画的科学写实技法以来,画家们无不将其奉为圭臬,将文艺复兴大师们确立的写实性技法继续保留下来,甚至有诸如卡拉奇在内的艺术家开办艺术学院,进一步将这种技艺传授给后来的艺术家。这种严格遵循科学的视觉规律和构图方法进行描绘的写实性绘画注重表现瞬间性的场面,如果把时间的进行比喻为一条线的话,这些画家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绘画是该线条上某一个点的定格。这种瞬间性的效果是通过严格的透视、空间、色彩、明暗等技法达成的。在中国,国画中的严谨性在宋代确立,大部分的宋画作品均体现出作者对于外部花鸟和山水的仔细观察和描画,这种传统从五代时期便已经开始产生了,但并不成熟,宋初时期的花鸟画家崔白每日坚持写生,所描绘的正是自己种植的花花草草以及里面的虫鸟。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这种具有严谨写实特色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确定的感觉,仿佛作者本人就是真理的持有者,他们试图传达的是一种确定性以及对于这种确定性的坚定信念。在西方,这表现为画家们对宗教、神话和历史题材的兴趣;在中国,宋画所体现出来的清明通透即是代表,宋代的山水画开斧劈皴之先,这种皴法在所有的皴法中最为刚硬和明晰,可以说这是中国宋代理学精神的图像显现。这样风格的画中是少有时间感的,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清净效果。

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叶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诸如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人们心中的不安定感加剧,而且自尼采以来“上帝已死”的言论使得原有欧洲人价值体系中的永恒因素崩塌,人们开始更多地从时间的流动本身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9世纪末,以柏格森生命哲学为代表的过程哲学开始出现并风靡一时,其理论的核心便是将时间或绵延作为万物的本体,一切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在时间运动中体现自己的存在。这种哲学在方法论上注重直观的体悟,认为理性的分析是在客体的外面进行局部的观察,并不全面和真实,只有真正地进入到客体的内部,亦即达到直观体悟的境界方能对客体进行通透的了解。这种极端重视运动和直觉的学说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奥菲主义等西方画派,这些画派的代表画家们纷纷阐释自己从生命哲学中领悟到的艺术理论,有的甚至著书立说,并最终在艺术中表达作为世界本体的时间或绵延。未来主义是受该哲学思潮影响的一个画派之一,该画派代表人物巴拉、卡拉等通过分解运动物体的运动过程,将不同瞬间的运动姿态同时并列,相互之间组成连贯的运动趋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19世纪末的艺术家博纳尔早年潜心研究柏格森哲学,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某种视觉模糊性,在进行创作时甚至直接用手涂抹。这种视觉模糊的感觉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原先的清晰理性表达,而且赋予了绘画作品以运动的感觉,这种运动感的核心便是作为万物本体的时间在画面空间中的存在。同样的,在中国虽然没有系统的时间理论,但自宋之后,中国的画家们特别是山水画家们已经开始渐渐地远离宋画中的严谨性,开始掺有更多的表意色彩。在元代,文人们开始戏弄笔墨,倪瓒就曾说自己作画“不过聊以自娱尔”,笔墨被当成单纯的绘画要素抽离出来,并经过赵孟頫理论性的总结,绘画的笔法开始与书法的笔法达成合一。对笔墨、章法等形式因素的重视开始加强,画家们更多地是在写画,而不是画画。这种特色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一支并得以延续下去,一直到了明代的董其昌那里得到了最为系统化的整理及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中国画作品更多地重视笔墨的形式要素本身所带来的美感,而不是空间物象或者画面内容带来的美感。宋代的绘画中特别是界画中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焦点透视法,而宋之后这种焦点透视法便开始逐渐弱化,散点透视开始占据主要位置。虽然在明代初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模仿宋画的潮流,但宋之后的整个绘画史已经是散点透视占据主要地位了。这种利用散点透视法的绘画作品将在不同视点下观察到的场景刻画在同一画面中,实际上就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时间连续效果,正所谓画家画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场景,而是一路走来的场景。而在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画坛中,立体主义便充分运用了这种散点透视的技法,将不同视角下的视觉表象进行拼贴,蕴含了一定的时间感。

时间因素出现在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中,在西方从19末就已经带有理论性的开始了,在中国则有更为长久的历史,散点透视的传统描绘方法以及对户外写生的不重视,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近日在凤凰艺都艺术空间举办的“破图集”展览中,刘夏的绘画作品便是这种时间因素的充分表达。他以联画的形式,将一个动作的不同瞬间分别刻画并加以并置,不同瞬间的场景在并列的关系中共同创造出历时性的运动感和时间感,时间因素袒露无遗。正如策展人刘礼宾所言,在当今图像化的时代里,绘画如何在夹缝中开辟出自己独特的空间,或许绘画与时间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