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格里特·戈尔克:关于艺术独立判断带来愉悦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8-30

什么是好的音乐?是滚石还是瓦格纳?重金属比爵士乐好听吗?斯蒂文 莱西(Steve Reich)比米尔斯 戴维(Miles Davis)更值得推崇吗?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是不是少了一首巴赫赋格曲?是勋伯格(Arnold Sch nberg)更有前景,还是底特律的嘻哈乐队?

在今天,即便是狡黠的市侩也很难说出什么是唯一纯正的、好的音乐,拼凑出一系列鉴别音乐好坏的标准都不那么容易。哪一种音乐?人们首先肯定会这么问。哪个发展阶段?哪些背景知识?芝加哥哪条街区,巴伐利亚的什么地方,哪个年代?

与此不同的是,在美术领域,无论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貌似都如历史百科全书一样,能够从岩洞壁画一直讲到后现代主义,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似乎只存在美术天才而不存在文化界限,仿佛美术领域是一个井井有条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像谨慎细致的图书管理员那样,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抽下某个时代的作品,在柔光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艺术培植神话,它让人们相信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的宗教绘画与 达米恩 赫斯特 (Damien Hirst)的镶钻头骨出自同样一个孕育辉煌文化成果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作品一经诞生即成永恒,决定它的只能是创作者的良知而非其它。而更糟糕的是,报纸上的文艺副刊,一队由展览手册作者和博物馆教育人员组成的大军,结成全球化联盟的私人收藏家,这些人所做的一切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在一个由利益主宰的艺术品市场上,即使是对于流行文化造星体系炮制出的产品,也应当用一种诚惶诚恐的虔敬语言来加以诠释,就像对待博物馆里供奉的圣像,对于这些作品,保守的艺术史向来都是奉若神明,从不提出任何质疑。

长久以来,每一种目的和人群都有相应的艺术

事实上,正如音乐一样,艺术因循形形色色的目的与动因也由来已久。有那样一些画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抵制着我们这个媒体时代的全球化用户界面,他们要求观看者投入全部时间,全身心地沉入绘画过程,仔细体会作品中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冲突,以及这个时代被工业化了的形式语言中所包含的种种意味深长的细节;还有一些行为艺术家迎难而上,不惮于挑战电视节目所提供的那种以收视率为优化原则的幽默,用关乎存在的重大问题来暗中销蚀我们被媒体宰制的娱乐需求。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曾以宣言的方式倡导强化艺术系统内的非生产性,例如在明斯特的雕塑项目中,他让一名工作人员根据随机原则分配一堆石块——像他这样的艺术家还有很多。没错,不可量度和出人意料的艺术的确存在。有这样一种艺术,我们无法想象除了艺术家以外它还能出自什么人之手,因为这种艺术不同于某种神奇的产品设计,它不是市场策略的产物,而是让一个极端的主体与世界的剩余部分相抵牾。但是,这种艺术只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它不同于为名流寡头们打造的巨额媚俗艺术,不同于花花绿绿的杂志上兜售的艺术,或是为限定了创作主题的赞助商量身定制的功能艺术与大众艺术……以及视觉文化所涵盖的众多分支领域,这种视觉文化怀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和利润预期,激情澎湃地想要超越设计、工艺美术等等应用艺术范畴。

所以,什么是好的艺术,应当由需要它、使用它和购置它的人,或是真正为一件艺术品所陶醉的人来定义。当某个艺术的 米克 贾格尔 (Mick Jagger)出现在某某演出现场,观众们一边挤眉弄眼一边佯装享受的时候,一个人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点诚实。如果有谁将达米恩赫斯特的铂金镶钻头骨(“For the Love of God”,2007)——一个由人骨、铂金与钻石打造的20公分高的人工制品——视为艺术杰作的话,那么他也最好客观地讲述一下这个作品的投机史,他将不得不告诉人们,赫斯特作品被一再推高的价格在2007年是如何难以为继,收藏家们如何开始对不断刷新的价格纪录表示怀疑,利润预期如何出现波动,以及为了让艺术品市场对任何一件贴有赫斯特标签的产品重拾信心,让人们相信后者具有无限的升值潜力,艺术家本人、他的经纪人和团队又是如何秘密参与自家商品的竞拍。围绕出价与保金而展开的你争我夺不仅比钻石头骨的形象更加激动人心,它同时也是这件作品以及艺术品市场的真正内容,而艺术品市场不过是一个看标签下注的赌场。

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墙的后面一窥究竟

那些直到今天还在哄抬赫斯特作品价格的画廊财团,谁如果一一细数它们的名字,那他也应当提及一下与收藏家兴趣、画廊康采恩以及参观者数量统统无关的博物馆运作机制,尤其是当他公开谈论某种“艺术”,而这种艺术已经失去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定义,沦为散落一地的“亚艺术”碎片的时候。好的艺术?坏的艺术?一幅由一位私人经销商代理,标价1.375亿美元的德 库宁(de Kooning)的作品?好的艺术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引起的关注及其背后的原因是可以一眼辨识的,其品质标准也可以被拿来公开讨论。好的艺术不会年复一年作为觊觎发迹的品牌产品被不断重复,也无需为给自己正名而在艺术史上沽名钓誉、窃取身份。艺术绝非唾手可得,甚至在购买和收藏方面也同样如此。如果有这样一种鉴别艺术好坏的定义,它像开好的药方一样先入为主、替代了你自己的判断,你甚至不用劳神去按图索骥、查阅标准,则这种定义一定是最可疑的。如果我们不惜花费力气到这种投机取巧的快餐逻辑背后一窥究竟,那么艺术将重新成为通往自由空间的大门。如果你并不是每顿午餐都吃汉堡,那么在艺术领域,你也同样没有理由一味信赖那些腰缠万贯的艺术品财阀们。

从明天起就立刻去尝试一下:如果美术馆里的哪个展览让你觉得太乏味、太和谐、太过居高临下,或者某个画廊展出的作品太宏大、太浮华、太精于设计,那就立刻离开这里,去往某个规模较小的展览机构。如果不行就再换一家,直到发现令自己愉悦的作品为止。不让“什么是好艺术”的定义捆住自己的手脚,这亦是一门好的艺术。

“格里特 戈尔克(Gerrit Gohlke)自由撰稿人、策展人,柏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