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去广西探究一亿年前化石证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08
  破译恐龙灭绝之谜是每一位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而广西恐龙分布有多广?恐龙的属种有多少个?广西恐龙在世界恐龙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的专家。
  去年,6月6日,由广西自然博物馆三位年轻副研究员组成的调查发掘队悄然由南宁出发,奔赴广西目前发现的5个恐龙化石点,开始了广西至今最全面、最系统的恐龙化石调查发掘研究活动。
  1991年9月,中和村的村民黄国财在江边打石头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块紫红色的大石头里,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灰白色突出物,凭着一些地理常识,他隐约感到这是一块很不寻常的化石,于是放下其他活,花了30多天的时间,将大石头凿成两半,取出这块大腿般粗的化石,送到县博物馆,县博物馆却没人认识这块化石,于是他又乘车赶到了南宁,将化石送到了广西自然博物馆,才知道这是恐龙化石。他将化石送给了博物馆,获得了一张奖状。
  对地层很有研究的莫进尤说,这里的石块和后面岩层都是砂砾岩,从岩石的颗粒较粗,且还含有大量的鹅卵石的特点来分析,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中,这里可能是比较浅的湖泊。那块化石经自然博物馆研究鉴定,应为蜥脚类恐龙的腿骨,这只恐龙至少有10米长,十几吨重。可以想象:在1亿多年前的一天,一只恐龙在湖边饮水,突然陷进湖边的淤泥中,它使劲地挣扎,但庞大的躯体却加速了它的下陷,最终,这只恐龙———中生代的霸王被自然力量消灭了,1亿多年后,它被地球上的新霸主──人类发现。
  由于岩石附近几乎无落脚之地,加上江流急,对岩层作进一步发掘的计划只好暂时取消。
  奇迹是在扶绥县发生的。8月12日,广西自然博物馆专家在扶绥县那派盆地六榜村挖出了10多块恐龙化石。该馆馆长黄志涛兴高采烈地说,这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肯定可以修复成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的石骨架。当天,由于连降暴雨发掘坑被水浸泡,工作棚也被风刮倒,挖掘工作被迫暂停。但民工们在清除坑内积水时,却又发现了几块肋骨化石,有的长达1米多,另外还有10多块大大小小的化石碎片也显露出来。由于该具恐龙化石分布面积大,且埋藏浅风化严重,个别化石比较破碎,清理工作难度很大。
  经过一个多月来的发掘,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几项重要发现,并指出这些新发现对世界恐龙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我国著名恐龙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教授、国际恐龙学会会员赵喜进在现场对化石考察后认为,这两只恐龙极有可能是世界上未发现过的恐龙新属种。
  他还发现,恐龙的腿骨有明显的结核颗粒,可能是某种病变所致,这对研究恐龙的病理、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开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
  他还证实,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在中国南方发现早白垩纪时代恐龙的完整骨架。它为国际学术界研究1亿年前我国南方恐龙的演化、分布、形态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气候等,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
  赵喜进说:“在恐龙研究中,区分恐龙的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其腰臀部骨骼结构,解剖学上称为腰带。从两只恐龙肠骨、耻骨、肋骨、胸骨的化石特征来看,它们与世界上已经发现过的恐龙种类都不同,例如,其肠骨高,肋骨宽。因此它们很可能是新种类。”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