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湖南洪江有座古商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29
  一行人蹀躞于纵横交错的街巷,一步步进入历史的纵深。踏着数百年从江边拾级而上的高码头青石板,阅读着滋满苔藓的青石门坊上署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和民国年月的市招、牌匾、楹联,两侧的高墙浸透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感叹地在门前的石凳上坐下来,触摸着已被一代一代人抚得光滑可鉴的石狮头颈上的鬣毛,门墩上的石鼓似能聆听到悠远的回响……翻开历史,追溯这座洪江古城,正是笔者去年考证并撰文过的《怀化西部——古夜郎发源地》中的一隅,战国时属楚黔中郡,但直至五代仍为“蛮地”,宋元佑五年(1090)才正式置洪江寨。地当沅水和巫水(即五溪之首雄溪)汇流,扼祖国大西南孔道,元末已成为湘黔边境上的大墟场,明清时更已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西南山区的木材、桐油、药材、土纸由此经水道外销。清咸丰时,仅著名的“洪油”(洪江桐油)一项每年便由此输出二十万担(约合700万公斤),值银百余万两,远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从沿海运回的食盐、布匹、百货则散往湘、黔、鄂、桂、滇边远,被称为“五省通衢”。是大西南山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或者说,是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于沿海地区外最初的一棵萌芽。据民国十九年(1930)的统计和二十二年《中国实业志》载,当时洪江市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
  1940年,一位只读过高小从湘西走出来、此时已成为大学教授、作家的沈从文回到湖南,在沅陵住了四个月,写了一本《沅水流域识小》(后更名《湘西》),在《沅江上游的几个县分》中开篇便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同书《常德的船》中又曾这样描绘:“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到六七十人。”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湘水道查勘报告》,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大的载十吨以上)便有五百一十一艘,可见其市面之繁荣。
  商贾云集,店铺如林,自明清以来,各地客商所建的会馆便有十五家。先后拥有七家银行,二十三家钱庄,十七家报社,四十多家戏院,二百多家茶馆酒楼……同时,又必然地成为湘西南兼邻省的军事、政治中心。“民国三十年来贵州省的政治变局,都是洪江地方直接间接促成的……湖南军人周则范、蔡钜猷、陈汉章,全用洪江为根据地,找了百十万造孽钱,负隅自固,周陈二人并且同样是在洪江被刺的。”(沈从文:《沅水上游的几个县分》)湖南大军阀何键养了许多部队,主要从洪江搜刮饷银。三、四十年代,湖南省第四、七、十保安司令部与第七、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省政府洪江行署均曾驻此。
  历史一页页翻过去了。随着现代立体交通的发展,轮船、汽车、火车、飞机取代了骡马和木帆船,洪江的商埠地位亦已成为历史。当人们从文献或老一辈口中想象古洪江风貌的时候,不免如向往山西平遥古城一样发思古之幽情。令人惊喜的是,最近经过普查,就在现怀化市所属的洪江区新市区旁,发现了一座因久已改作民居而被人所忽略的古商城,尚留有明清古建筑三百八十余幢,总面积达五万四千平方米,现居住着二千多户人家。
  这是一座倚江滨高地而立的老城。屋宇大多按井字形排列,其中有许多在建筑学上俗称为窨子屋。随着约三四公里长断续尚存的青石板路和码头的石级高低错落,曲折迥深,完好地保存着一大片自明清至民国时代的寺庙、墟场、驿站、衙门、钱庄、银行、书院、学堂、会馆、作坊、洋行、客栈、烟馆、妓院、茶楼、报社等旧宇。青瓦粉墙,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苔藓苍苍,仿佛在翻开一页页古书,让我们去印证文献上所载的三百余年前这里“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布局,假如不是由本地的同志陪同引领,一定难从这迷宫似的街巷中走出来。
  建筑风格十分别致,典型的明清江南营造法式又具有显著的沅湘特色。星罗棋布中有许多富商巨绅的宅第。有的是货栈兼招待客商住宿的商行。宅第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四周为青砖砌的封火高墙,内部则全是木构的,中堂极为高敞。有干天井和湿天井,廊阶用十分平整的大青石板铺成,有的一块长至丈余,是如何开采和运上来的都让人惊叹!更为罕见的(在江南一带也十分少见,更不用说北方了)是每进门就有一座用青石板镶制成的太平缸(别处皆为陶制),大的长约两米,宽高约一米,每一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图案。有的是圆形或六角形的观赏鱼缸,上镌诗词与鱼龙花鸟,艺术性均高,令人叹为观止。
  会馆或坐落于深巷,或筑于高坡,格式乃宫殿而兼楼宇。每馆都有一个宫名,如江西馆称万寿宫,福建馆称天后宫,宝庆馆称太平宫,七属馆称关圣宫。有正殿、偏殿、正厅、客厅、客房和戏台等,用以公同祭祀和维系乡情。
  徜徉在这古建筑群中,每一座都令人感受着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惊叹先辈们仅以砖、木、石为材料,乃至连铁钉都不用一颗,建造出这一座座坚固、实用、美观的杰构,数百年后仍然屹立并愈加诗意盎然。
  俯瞰洪江古商城的一角,令人感受到古建筑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赞叹明清时“窨子屋”的美观、实用和奇特。
  明末商行内部的木结构异象纷呈,门雕、格扇、梁架、围栏皆十分精巧。
文汇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