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庞茂琨:生活场景孕育更多戏剧性和可能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6-28
编者按: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现实主义艺术可以说处在边缘的位置,但还是有一些艺术家坚持这种创作道路,庞茂琨就是其中的一位。庞茂琨认为,现实主义的概念不应像从前理解的那么狭隘,现实主义应是一种态度,就是艺术要和生活世界发生联系,而创作风格可以多样化。现实主义艺术如何进入当代语境,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里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庞茂琨独特的创作理念为此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典型个案。2013年7月21日至8月5日,“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将于中国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最新的艺术作品和对现实主义的开拓性思考。展览之前,记者采访了艺术家庞茂琨,通过他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以及对创作经历的梳理,我们可以对本次展览有更清晰的认识。

记者:从古典主义到现在带有超现实意味的作品,您一直在超脱既往的创作模式,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转变是由什么原因一步步促成的?

庞茂琨: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和中国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有关。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的艺术无论是当代的,还是传统的,其形式或内容是围绕着社会生活来创作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向西方学习,实际上每个人都没法逃脱这样的大背景。就我个人来说,我一开始学画画就非常喜欢写实和传统古典的风格,其实这些和整个中国的文化也有一些相通之处,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但一些经典作品和我们古代传统的精髓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不认为是完全相反的。如概念当中西方是重形的,中国是重神的,其实形和神在西方也好,在中国传统里也好,都是共存的。

我从小就对西方古典大师很迷恋,另外一个方面又不太满足,我觉得艺术首先是个性化的,要有自己的语言,西方传统大师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包括写实的、传统的、非常古典的一些艺术,其实都是有个性的,这很可贵。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贵兹,每一个人闪光的东西都是他个性化的东西,我觉得创新和创造很重要。

受这么多年美术教育,很了解西方各个流派,熟悉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但就创作而言,我觉得自己最喜欢的是,通过对现实的描绘传达出某种精神的内涵,但是要通过一个途径,如果是抽象的描绘,对我来说,我反而没有感觉,我喜欢通过一个现实的真实场景,通过人物的精神状态来表现这个时代,这是我自己的认识、感悟,也是整个时代的一种特征,这个把握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实际上跟西方还是有区别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东西层出不穷,很丰富、很复杂、很多变,这些因素是我取之不尽的素材。实际上无论在我创作的哪一阶段,不满足促使我用各种形式语言来探索,但是主线还是没变,它和我内心的追求是吻合的,所以我表现现实真实的场景或者形象的时候,我总想在里边挖掘一些有些人所谓的超现实主义,这实际上是想跟其他传统大师拉开距离,但又是围绕着具体形象,具体的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个不矛盾。大家说超现实好像不现实,实际上超现实还是根据现实来产生一种荒诞感,没有现实这个依据就无所谓超现实。我对纯抽象或者纯符号不是很感兴趣。

记者:最近的群体人物作品,也来自现实的生活场景,似乎很熟悉,但又有些异化,能否谈一下?

庞茂琨:最近这一批新作也是很自然产生的,因为前一段创作《今日之神话》时,作品上是一个设定的舞台,舞台上面的人物,我通过图片收集把它纳入到环境中进行表演,这个表演是我自己编排的,把生活当中不可能在一起的拉在舞台上,这是自己导演的一个戏剧。内容有一些寓意性、象征性,像柔术、杂技,这种扭曲感跟我们消费时代的心理很吻合,包括动物作为旁观者在旁边看人的反常,这是我那段时间感兴趣的。

这批新作是怎么诞生的?我后来在观看自己几年前一些生活照片的时候,突然发现现实当中这种戏剧性更丰富,比我自己编排的还要生动,而且在平时觉得没意思的一般情境里我发现了很多荒诞感,有一些妙不可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生动的情境,所以这批画是一些生活情境,比如旅游、一起玩、在一起合影等一些寻常生活。我用绘画描绘以后,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在色彩上进行了一些改变,我觉得实际上在这种完整当中某一个因素改变一点,它就会把整体的完整感破坏掉,破坏掉之后会产生一种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实际上色彩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但是我想另外探索一个体系,比如说改变一些色相会产生什么?唯一在色彩上改变了一下,其他都是真实的情境,而且我喜欢这种偶然的、没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不是以前典型性的。我觉得典型和非典型在这个时代有时候是可以转换的,大家认为的典型被大家惯用了以后会变得很平淡,我们以前觉得非典型的东西,反而有时候产生了一种新的意义,平时没有注意的,突然关注它,觉得它会产生一种新的构成和新的关系,在情境上、色彩上,通过调整把这两者加起来,这是我这段时间最感兴趣的一个点。

记者:从单个人、两个人的组合变成群体。

庞茂琨:这是我以前很少涉足的,以前肖像最多,最多两三个人。

记者:能否谈下《巧合》系列?

庞茂琨:《巧合》系列是一个舞台设定,也是精选的一个动态,再配搭一个动物或者是物品,有点儿类似于摆拍,主观设定的人物,现在变成快拍。实际上是把舞台移到自然当中、生活当中,以前是一种主观的舞台,现在完全到现实生活当中寻找这种舞台感、表演感。

记者:在《光耀》系列里,可以看到东西方力与美的张力,也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为什么要择选健美者、太湖石、仙鹤、孔雀这样的组合?

庞茂琨:《光耀》是一个过渡阶段,是《巧合》以前《邂逅》的延续,角色是以前没有画或没有画完的健美的人物,但加了一些假山石或者一些鸟,这跟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因素有关系。

记者:可以看出来您对生活一直保有一种新鲜感,您怎么和生活、现实之间保持这样一种弹性的关系?

庞茂琨:大家所处的时代、世界都是一样的,看的、吃的、玩的等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艺术家注意的点不一样,或者是这个点,这一段时间不注意,下一段时间又注意,这一段时间突然关注某一点了,会放大这种感受。我越画越觉得对很多东西都有兴趣,在年轻的时候觉得要按照规范,比如说要画在美术史上有意义的,或者一些典型的情境,现在觉得可能性很多,而且现实当中值得挖掘的东西特别多。这一批,我没带所谓的批判眼光,而是画面形成一个新的关系或者可能性。这个时代的某种特征被我抓住了,而且这种群体性也很有趣,我以前没有涉足,我现在觉得这很有趣,这种集体的意识,这段时间值得我去发觉。

记者:从您个人角度来出发,您定义的现实主义艺术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庞茂琨:现实主义概念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个定位,有特指的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现实生活永远是伴随着人类一直存在的,所以实际上现实主义的概念很大,在当代应该不要像以前那么狭窄。以学院派古典主义创作方法来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老百姓,这个就是现实主义吗?其实不是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所见、所想、所思考的事件有关的艺术都应该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有一些人可能将它和具象放在一起,这样现实主义概念应该更大,比写实、古典这些概念更大,因为现实主义是一种态度。你的艺术到底和你生活的世界发不发生联系?比如有些艺术过度具有逻辑性或者概念性,这和现实主义是比较相反的,现实主义还是要和我们的生活的内容、平时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风格是多样的,现在我不认为很严格的写实才叫现实主义,比如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也有关系。

记者:您对现实主义的坚持,似乎和您对艺术价值的判断有一些关系,您觉得当代艺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庞茂琨:我觉得首先要感动人,一个作品如果多数人都对它没有感觉,它就没有意义,艺术还是要跟多数人的情感或者思考、思想有关系。能影响人的电影,最好的还是故事讲得好的,跟人的感情世界发生联系的电影。我认为与情感的联系同样是绘画艺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样艺术才可能有生命,不然它的意义就越来越窄,有时候只有纯粹的语言会比较窄。

如我最喜欢的古典大师,作品除了有技艺,其中的情感还是很重要的,艺术家能够把那个时代总体的,包括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和终极意义等联系在一起。比如悲怜也许是伦勃朗的情感、而怜悯心是永恒的。我还是喜欢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

记者:在今年您还有哪些创作和展览计划?

庞茂琨:我觉得通过这几个阶段,我对自己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路越来越有方向。这些可以挖掘得更深入,包括一些细微心理或感受。这次跟我以前的绘画也产生了一些联系,比如画画技术刚好衔接得非常好,自己画起来也很舒服,而且我的个性也可以得到展现,而以前还是在寻找什么才是让自己最兴奋的一个点,这一批比上一批更能够体现我自己的价值。所以下一步还会延续这个题材,挖掘一些生活情境来画。现在我发现很多东西都可以画,以前不觉得。现在是图像时代,收集素材也很方便,把它拍了以后用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转化,很方便。很多要画的,只怕时间不够。

可能到了冬天,在匈牙利参加俞可老师策划的一个展览,此外还有意大利、罗马的展览,展览主题差不多一样,是“写实”或者是别的什么,实际上还是我自己的东西,我不管它叫什么,我喜欢自己这么画,不管哪一个展览都是挺好的。我希望还是不断地参加一些展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人看到,让人谈论,最后打动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