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瞿塘峡石刻:国宝搬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16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水位将达175米,而处于118米至136米间的瞿塘峡石刻,无疑将没入水中不见天日。经过招投标,西安古建筑工程公司承担起“拯救”石刻的重任。从去年10月22日起,100多名工人便登上峭壁险滩,开始拯救工作。马达轰鸣,石屑飞溅,在饱经岁月侵蚀的青石壁上,工人们正用切割机在题刻周围打槽。同时,另一批专家正在仔细做着题刻翻模。据了解,翻模摒弃了传统的石膏,用了韧性强的硅橡胶作材料。
  在工地脚手架下,记者碰到了工程的技术负责人阎伟钱。他告诉记者,对瞿塘峡石刻,将根据其价值大小,分别采用切割搬迁,异地复制和原地保护三种方式。南宋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清朝光绪年间夔州知府刘心源书的“夔门”等4幅题刻,将整体切割异地保护。其中,“中兴圣德颂碑”将一切为八,运到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珍藏,其余3幅将运至下游600米处的绝壁上复原安装,这个180至190米高的绝壁,就不再有水淹之忧。专家将用三维定向技术进行投影雕刻,“克隆”一个新的摩崖石刻。
  2009年,当“高峡出平湖”梦想成真时,这壁珍贵的石刻也将没入距水面60米深的水中。为尽量保护这些石刻,工程队将用钢罩牢牢覆盖题刻,减少激流时的冲刷侵蚀,让后人有机会在水下探寻欣赏它们。项目负责人卢慧杰说:避免汛期洪水对石刻可能造成的威胁,工程将提前至6月完工,届时,与现在石刻相距不远的下游,“克隆”的摩崖石刻将横空出世。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