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广州雕塑院院长:雕塑要从殿堂走向民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3-27
  本周四,“平民史诗”许鸿飞雕塑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据了解,这是迄今广东雕塑家首次进入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带着他的56件“肥女”雕塑进入中国美术馆,除了四号厅外,中国美术馆还特意专门把馆外广场、草坪留给了许鸿飞。许鸿飞希望借中国美术馆的广场,表达他的艺术主张:雕塑应该从艺术殿堂走入民间。

  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符号,创作了一批生活化、幽默诙谐、阳光向上的“肥女”雕塑,她们身上融合了普通平民和小人物身上的朴实、憨痴、乐观。此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说:“许鸿飞的雕塑市民化、有血肉,和很多雕塑家不同,他的雕塑生命化、生活化、世俗化、欲望化,因此打动人。”

  在中国城市雕塑逐渐雷同化、求高求大的当下,许多城市雕塑已经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与此相对,许鸿飞所坚持的轻松诙谐的“平民雕塑”开始引起关注。展览前夕,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许鸿飞。

  用雕塑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许鸿飞的“肥女”有“双重面孔”:一是女性之美,肥女身上有中国女性的阳光、乐观向上,比如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即将亮相的大型雕塑《大地晨光》中,中年肥女带着一群孩子前进,展现着安详而坚定的母性之美;二是诗意浪漫,肥女时而又会浪漫奔放,比如新作《良宵》,健硕的男性躯体怀抱起壮硕的肥女,双方深情对望,在《飞车》等展示运动题材的雕塑中,肥女又身轻如燕,快乐翱飞。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说,许鸿飞的“肥女”系列颠覆、解构了过去雕塑的理念,建立了自己平民化的雕塑语言。“现在我们提倡让艺术回归民众,许鸿飞的雕塑无心插柳,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翻开近现代雕塑史,中国人熟悉的雕塑往往是英雄主义、纪念碑性质的雕塑。而改革开放之后,不少城市又大兴现代主义雕塑,不少是中国雕塑家对西方的模仿之作,用抽象主义、极简主义的造型表现“腾飞”、“跨越”之类的主题,而真正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雕塑作品却屈指可数。然而,许鸿飞的“肥女”系列却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追求的是平民化的雕塑,而不是宏大叙事,我希望这些诙谐的、幽默的雕塑,能够打破以往城市雕塑与普通人之间的那种距离感、敬畏感,每一件作品放在广场上,都能和老百姓互动。”

  雕塑家应做城市个性代言人

  去年9月,许鸿飞率广州雕塑家团队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1届作品年展。他注意到,在首尔的城市中心主干道,几乎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件雕塑作品,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与人自然融为一体。在首尔的国立博物馆中,更收藏了不少国际雕塑大师的原作,如贾科梅蒂、布朗库希等人的作品。“广州的城市雕塑水平,与首尔相比至少相差30年。”许鸿飞说。而今年,在许鸿飞等人的努力下,亚洲现代雕塑家年展将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在广州举办。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雕塑偏重宏大叙事了,平民化的雕塑很少,许多城市雕塑先定了主题,然后雕塑家奉命创作。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套路。雕塑家慢慢成了为某些纪念工程去创作,而不再创作艺术品了。”许鸿飞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城市雕塑千篇一律,陌生、冰冷、有距离感。

  “中国的本土雕塑文化还没有建立起来。”许鸿飞认为,长期以来,以西方雕塑典范为核心的学院派雕塑注重模仿,但对于中国传统雕塑却缺乏创造和发展。他提倡“写意雕塑”,构建中国本土的“雕塑体系”。“写意雕塑”就是将中国文人写意画的写意精神和手法移植到雕塑作品之中,之前曾有钱绍武的《李大钊》、《阿炳》、《曹雪芹》,以及吴为山的《齐白石》、《林散之》等为代表。

  许鸿飞所追求的写意雕塑又与这些雕塑家有所不同,他没有在“精”、“雅”上下功夫,而是在“粗”、“俗”上做文章,他以大众、平民的视角来探索艺术世界,希望能够让雕塑更亲近更轻松,成为一座城市的个性标签。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黎金鑫

  对话

  城市雕塑不能变“工程”

  南方日报:为何提出“平民史诗”的主题?

  许鸿飞:回溯雕塑史,罗丹的雕塑是从古典主义雕塑迈向现代雕塑的转折点。古典主义雕塑着力表现圣经里的英雄人物,但从罗丹开始,雕塑开始平民化、情感化、有血有肉。他的雕塑《巴尔扎克》,不是做一个穿着燕尾服在写作的纪念雕像在那里,而是描摹了巴尔扎克穿着浴袍写作的状态。罗丹的伟大就在于他带动了艺术转折,艺术要走向民众,要世俗化。

  反观国内的城市雕塑,长期以来受到前苏联艺术的影响,习惯于表达一种英雄主义、象征性的情结。这些雕塑让人产生敬畏感、距离感。但时代在发展,雕塑艺术必须能和大众审美产生对话,这就给雕塑家们提出了难题。我们的本土雕塑文化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雕塑家一味模仿西方作品,没有自己的风格。香港中银大厦建设的时候,设计师贝聿铭专门与台湾雕塑家朱铭合作,创作了一件雕塑品。因为朱铭的《太极》系列,融入了深刻的东方美学。

  南方日报:反映到城市雕塑中,我们的城市雕塑也在经历一个没有个性的时代?

  许鸿飞:国内的不少大型雕塑是主题先行,而国外恰恰相反。我们的这种大型主题雕塑,追求宏大叙事,要成百上千万“打造”出来,这与艺术创作规律不相符。

  雕塑不是路牌。我们的城市雕塑不能再追求又高又大了。城市雕塑千万不能工程化。现在一件大型城市雕塑,从头到尾,雕塑家都被束缚了手脚,里头往往夹杂太多的主题事件、人为意见,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城市雕塑越来越“假大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