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考古不是“挖宝”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25]
近年来我国田野考古质量有所下降,一些人急功近利,把考古当成“挖宝”,重挖掘,轻考证,以至出现考古资料整理严重滞后,大量文化信息积压的现象。如果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将会严重贻误考古事业。
田野考古发掘的成果,大至宫殿遗址、小至砖瓦遗物,无不沉积着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考古不仅仅是要把古物发掘出来,确定一下历史编年,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其蕴含的丰富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民族、宗教、环境诸方面的状况,探寻社会发展规律,为今天服务。
考古是一门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学问,田野考古正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运用,考古学者们得以从发掘出的文物中获取和提炼出全方位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证据,解读出久远的历史、社会、文化、自然发展的真相,寻找出早已湮没的远古文明的轨迹,让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于世。如果只把考古停留在“挖宝”的水平上、局限在确定编年的范围内,考古就会变得日益狭窄,纵然有了现代科技手段,也只能无所作为。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不能完全代替考古工作者亲身的实践。进行田野考古,必须亲自动手,亲身参加发掘。这样,才能从考古对象的选定、发掘和调查方式的确定,从资料的提取、整理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经过系统的观察、分析、研究后,形成完整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否则,出土文物、考古资料虽多,但由于缺少亲身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却上不去,对文物的来龙去脉不知晓,难以进行独到的分析,根本无法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交不出象样的考古报告来。这样,岂不浪费了经费、糟蹋了国宝,既愧对祖先又愧对后人。
科学需要的是勤奋和诚实,只有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勤于探索,才能有所收获。考古也如是。 陶世安 人民网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