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南越王“文帝行玺”金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25
  在我国先秦时代,印章大都称为玺。只是到了秦始皇时才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一般的只能称印。在汉代,除皇帝外,皇后、诸侯王等最高级贵族的印也称玺。
  战国、秦汉的玺印文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印文内容看,提供了官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一些资料可以用来补充古文献的缺漏或订正其错误。例如,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的发掘,墓主身份的确定就是根据墓中所出土的印玺。
  广州南越王墓是广东汉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部象岗山。墓室全用砂岩大石板砌筑,由前室、东西耳室、主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7部分组成。全长10.85米,宽12.5米。墓主身着玉衣,腰间两侧佩带铁剑10把。胸前戴玉佩饰和金、银、玉、铜、玻璃等珠串。墓主身上发现印章9枚(金印2枚、玉印5枚、绿松石印2枚)。其中2枚金印,引人注目。一枚方形龙钮金印,每边长3.1厘米,高0.6厘米,蟠龙钮,通钮高0.6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强。印面呈田字格状,阴刻“文帝行玺”4字,小篆体,书体工整,刚健有力。钮作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两足分置四角上,似腾飞疾走。这枚金印铸后局部又用利刃凿刻而成,出土时印面槽沟内及印台四周壁面都有碰痕和划伤,并遗留有暗红色印泥,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说明金印是墓主生前的实用印。“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是迄今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据《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曾是秦始皇平定岭南的一员战将,后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一片混乱。公元前204年,赵佗发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自赵佗起,共经历5世93年。史书记载,第三代王赵婴齐曾“藏其先武帝文帝玺”,而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中出土了龙钮金印“文帝行玺”、“帝印”封泥、“赵”玉印等,由此说明第一代南越王赵佗自称武帝,第二代南越王名赵自称文帝;而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的墓主人即是第二代南越王赵。李卫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