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艺术史是一种文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1-30]
艺术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从19世纪开始的。德国于1813年在哥廷根大学设立艺术史教授席位,开讲艺术史课程;普林斯顿大学于1831年开设罗马文物课程、1855年开设建筑史讲座,到1882年正式成立艺术史系;1874年,哈佛大学聘查尔斯•诺顿担任艺术史教授,诺顿谈到:“艺术史是一种最为神圣的文化传统。通过研究艺术,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哥伦比亚大学于1921年开始开设美术史课程,二战时大批德国艺术史专家、教授涌入美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艺术史教育和研究。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艺术史教育又逐步引入中小学课堂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艺术史课程包含了从史前、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亚洲与东方艺术到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完整脉络,时间排序,点面结合。现在,艺术史课程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文科和人文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全世界有800多所大学设有艺术史、中心或项目,全美和加拿大有226多所大学建立有艺术史系科[1],而美国的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又都开设艺术史作为通识课程的一部分。
那么,欧美为什么如此重视艺术史的教育呢?
在《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一书中,作者写道:“艺术史非常适合教学目的,因为这个领域不大可能有最终答案,只是提供机会让人自由探讨,得出各自的结论”、“艺术史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东西,使我们有机会步入艺术表现方式的整个领域:从史前到今天,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学校和家庭。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研究艺术史可能是探讨世界艺术文化的一种最令人感奋的方法。”[2]
在欧美的博物馆、美术馆里,经常是人头攒动,观众如潮;时不时你会看到老师带着学生参观浏览,或席地而坐,或环绕站立,聆听老师的讲解,将课堂教学直接搬进美术馆。也有学生手持资料,在对照作品观看,不时做着笔记,也有学生在那里临摹作品。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甚至备有画架,任何人都可以预约在那里临摹作品。
事实上,这是因为随着世界的交往发展,使得人类了解到、发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它们的价值,从而开始了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研究、交流和收藏,对艺术历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新角度,它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创作的目的,而是为了整体的人类文明,这可以从国外的历史博物馆的陈列看出来。国外被中文称作“博物馆”的地方,其陈列与展示的又多是艺术类物品,从大英博物馆到卢浮宫博物馆再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都是按照着艺术历史发展的区域和时代来陈列,说是去参观博物馆,实际是领略着整个人类的艺术史。从此也可以说明人类历史与艺术史的重叠和互通。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也凸显了艺术历史的重要性。
甚至在当今国际上,普遍将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当做现代社会新的信仰公共空间,而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是当做新的精神生活的。对于普遍的通识教育,其教学与教材肯定不同于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教学,它应该容历史的知识于视觉创造物中,将历史背景与艺术知识结合起来,对于艺术的阐释不仅有分析欣赏,也要有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故事。所以,编写一部适合学校通识教育的艺术史教材是颇费斟酌的事情,国际上开展这类教学实践上百年,不断深入、不断革新,也不断扩展、改变编写的方法论和视角,从以前单一介绍欧洲发展到全面介绍世界的艺术,不再以欧洲艺术史为中心,而是全球视野下的人类艺术史。他们将教学与实地考察、参观结合在一起,不断加强学生读万卷书、促进艺术理解力,而且行万里路去美术馆、文明遗址参观、考察,增加现场感和体会,培养对文明的亲近。
这部《艺术简史》是美国大学艺术史教育的通用教材,享有盛誉,本书是第四版的翻译(第五版又刚刚出版)。它简明扼要介绍了世界各文明区域的艺术,以新的视觉通史角度来呈现艺术的演变和进程历史,取材丰富,叙述流畅,图片精彩,读来引人入胜,可以说,一册在手,世界的艺术知识和故事尽收眼底,甚至对那些计划去游历世界各地的读者,也不妨作为导游的预备读物,使他们不漏掉观赏那些重要的文明遗址和艺术作品。
我国目前正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除了艺术院系的学生在学习艺术史外,很多高等教育开始完善他们的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史课程,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公选课,部分专业学生作为必修课,如历史、文学、美学专业正加大艺术史在其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计的比重,这既是增加一般的艺术欣赏,更主要是由此获知世界的文明历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素质,并借此促进思维的想象力和视觉领悟力,同时也助益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当我们已经熟悉优秀的中国艺术史后,再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艺术史,会更加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世界知识,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肯定也会因着艺术史研究的开放和探讨而加以深入人心,《艺术简史》让人感受到了这一点,它对我们自己的艺术史写作也富有启发的意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积极致力于艺术史、理论著作的出版,肩负崇高的人文理想,对推进艺术教学、研究厥功甚伟,也激励着国内学者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俾使艺术史研究、教学、传播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繁荣中国的文化事业。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