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越剧其实不想做“遗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05
  2001年12月,与越剧相关联的关键词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越剧的故乡嵊州市,展开了一场是否要将越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讨论。
  众说纷纭。当那些说着血气方刚的话的人,心绪有点平静下来后,记者在日前采访了一些与越剧有关的人。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看起来轰轰轰烈烈的讨论,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响应。而且,时至今日,也没有相关部门将“申报”具体实施。记者打电话到最早提出想法的嵊州市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件事,你只能问我们局长。记者再打局长的手机,不是正在“通话中”就是“联系不上”,连续三天均是如此。记者致电将昆曲申报成功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没有得到相关的消息。
  有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炒作?!
  采访到的部分说法
  沈才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目前越剧还没有申报的必要。与昆曲相比,越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不是所有的优秀文化都要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当然,如果有人从保护和发扬的角度提出想法是好的。我建议在申报前,先详细了解申报标准的内容和程序。现在,我觉得不要炒作比较好。
  茅威涛(著名越剧演员):越剧现在更需要的是如何发展。保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当然是好事,但对越剧来说,它还很年轻,还有活力,更多的是需要发展它,而不是让它成为“博物馆里的艺术”。
  杨小青(著名越剧导演):我觉得让越剧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昆曲成为“文化遗产”,已经表明了世界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同,越剧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使这一年轻的地方剧种在艺术性上有更多的进步。
  甲(文化部门工作人员):首先越剧并没有活得不好。在最近的5年中,我省专业越剧团数量并没有减少,演出场次也都完成。像2001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完成了120演出场次;其次,越剧要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足够的艺术底蕴。我个人认为,与昆剧、京剧,甚至川剧、梆子戏等相比,越剧在艺术性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可言。
  乙(浙江省艺术学校越剧教师):是谁在瞎说?越剧怎么可能去申报呢?它起码要再发展50年。
  丙(戏剧理论研究者):与中国其他古老的剧种相比,越剧太年轻了。它的处境好像有点不上不下。即使是在本省,濒危吧,它不如新昌腔调危险,艺术性吧,它也不如婺剧有代表性。所以,申报之事,好像还不应该这么着急。何况,保护一个地方剧种,申报不是惟一或者最可行的一条路。如果要以后申报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全面地进行一场文化工程,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丁(戏剧专业从业者):从这场申报讨论中,我看到了一些人的心态浮躁。他们总想引人注目。实际上,真正严肃的文化从业者是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的,越剧能引人注目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它的引人注目必须符合其艺术发展规律。越剧,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走的是群众路线,即老百姓喜闻乐见,它与已经被列为“遗产”的昆曲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对这些区别视而不见,应该说是一些人无知的表现。
  其实,越剧是不想做“遗产”的。从字面意义看,濒临灭绝的东西或已经灭绝的东西留下来的财产才叫“遗产”。所以,越剧被称为“文化遗产”,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不久前,省艺术学校98级越剧班举行了汇报演出。台上的学员们水灵灵的,新鲜得很。学校的老师说,尽管生源受到了一些艺术院校扩招的影响,但在我省乡镇地区,想学越剧做越剧演员的人还是很多。从嵊州得到的信息表明:在那里有百余个民间职业剧团活跃在农村舞台,还有成长上万的人每天自发地自娱自乐。这些表像,都是与被称为“遗产”的艺术形式很不一样的。
  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越剧更需要的是发展自己:培育优秀、有代表性的明星演员;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有个性、高水准的艺术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身的影响……当这些发展目标一点点接近时,越剧就不用去争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头了。
  附件: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以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起发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目前全世界已经有690个自然和文化景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授予活动,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必要补充。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首批代表作19个,中国昆曲名列榜首。
  评选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得到国际公认,被视为具有文化特性、促进创造性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因素。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此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
  对入选项目的要求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
  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吴蒂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