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高岭: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当代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1-09
在秦朝统一中国以前,以中国现在的版图看,曾经存在过大大小小许多国家,也出现过多种多样的解释、论述社会政治和心智伦理的学说与思想,以致于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的现象。这是中国的祖先俯仰天地之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成就的思想伟绩,更是中国人的内在精神领域丰富性和性情多样性的最好明证。及秦统一六国之后,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年中,虽然封建王朝建立了牢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但是在王朝的巨大版图内部,因为广袤国土上众多的民族和部落,文化在显现方式上的差异性始终存在。而王朝与周边国家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也同样可圈可点,伟大的南北丝绸之路把这个东方大国与西方的国家联系起来;佛教的传入以及落地生根,使得原发于中土的儒学与道教获得了更大的丰富性;外族的入主中原,非但没有消弭华夏民族的文化根基,反倒融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之中,成就了其海纳百川的雍容气质。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包容性与丰富性。时光进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创造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对世界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广泛学习与吸收,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中国人在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同时,逐步开始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中确立自己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的方法论,如何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格局中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法——既尊重自己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又充分尊重世界工业革命以来的一切文明发展成果,既汲取传统文化对人的心智与品格的塑造,又勇于面对当下社会生活所出现的问题与挑战。由此,今天的中国艺术形成了建立在追求个性与自由、独立与共在的相互协调基础之上的新的气象,其视角之多元,题材之丰富,媒介之多样,覆盖了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

这里展出的十五位中国艺术家的架上作品,从以中国传统媒介纸本的水墨画,到以油彩和丙稀为材料的布上作品,仅仅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的一个缩影,但它们却涵盖了今天所有中国艺术家们正在不懈努力面对和表现的问题——人的自我确认、对待历史的态度、家园的守望和对自然的崇敬。

黄明秋的作品近距离地表现了安静祥和氛围里青年知识女性内心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朱进的作品并没有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肖像画的规范上,而是用综合材料的反复制作方式,塑造了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难忘的中年男子的变形头像,他惊异、愠怒的表情和内火外现的头颅,仿佛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充满了警觉。同样的,在曾浩的作品里,来自巴山蜀水的农民哥在背负着沉重的箩筐举目前行时,眼睛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多少有点茫然的未知。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人的价值观念需要并且正在重建的现实相呼应,中国艺术家在对人物的形象刻画上,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试图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出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自我确认。诸葛戈华、陈子和左正尧三位艺术家和黄明秋一样,都以女性为创作对象,但是他(她)们三人却集中在表现都市女性的淡雅和忧郁:诸葛戈华的画面里,反复涂抹和擦划的背景里,似乎隐藏着许多为人不知和难以名状的情绪;陈子的《小惠》可能刚刚经历了情感的纠葛,大大的眼睛里一片无助和乏力,细微的观察和精到的表现,正是同为女性的艺术家的过人之处;而左正尧笔下的女性却把自己的个性特征隐匿在柔软的线条和漫浸的墨色中,宛如古代壁画中的仕女,神秘又飘渺。

王长明和贺文斌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互关系的关注在画面上一目了然——宋代风格的古画图像与当代生活的市井霓虹灯,摩登时尚的都市女郎与苏州闻名的园林一隅,穿插并且交融在一起。而李奇安则直接将代表着历史传统的文化符号梅花和太湖石作为自己的题材,在上面加上了自己独特的刮擦痕迹,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强化了个人的印记。

对家园的守望与对自然的崇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罗一平的水墨画,无论在样式上还是风格上,都赫然鲜明,自成一格。他善于使用干枯粗涩的笔法和遒劲有力的笔墨来增加画面的野逸、奔放的视觉效果。展出的这幅作品中,渔夫、舟船和亭子三者被粗犷醒目的红黑墨色切划为同处一画的三个不同空间,突兀、魔幻、充满视觉张力而又与整个画面的墨色基调和反复使用的红色印章相呼应。这种在笔法上追求自由抒发,在构图上大胆整体布置,在情感上直抒胸中意气的创作方式,体现出当代艺术家敬重自然、体认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原形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思维。何玮明同样使用水墨的材料,却在画面中吸收西方绘画对光的表现长处,让光感与中国传统的气韵意识结合起来,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柔和、安详的光韵,令人留恋往返。车健全则用油画材料捕捉烟雨空朦中的湖光山色和厅台楼阁,让气韵这种传统艺术的精神表达具有当代覆盖性和介质化的视觉感知。这种视觉化和物理性的追求,在方向晖的《野水无人舟自横》里走到了极端,重新诠释了古人廖无痕迹的空灵世界。余学民和罗遥二人,则巧妙地用动物和人各自的自在生活小景,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园和生活本身的热爱。

这些艺术家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偏向,但都在他们的作品里透露出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深深思考和情感表达,都能够从人类一家、世界一体的角度来塑造和把握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他们的艺术是中国的,是亚洲的,更是世界的。我们的时代是当下的,而当下的问题与挑战,正好作为一种气质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