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颜明谈海外中国文物淘宝:有宝淘没漏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10-15]
在内地,今年海关查税风暴前,海外回流中国文物的数量占内地拍卖市场30%左右,利润则占到50%左右;在海外,中国买家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董市场和拍卖市场上,参与竞价和淘宝。
到海外淘宝俨然成为藏界新风尚,海外中国文物是又一场收藏盛宴吗?淘宝海外的机遇与风险何在?记者采访了近年常游历海外的上海著名收藏家颜明。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目前收藏界热衷于到海外去寻宝?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多少精品?
颜明(以下简称“颜”):海外淘宝热的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原有大藏家的收藏品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精品的确不少。据中拍协统计,20年来通过拍卖回流的中国文物有10万件,其中《研山铭》、《孔子弟子像》、《淳化阁帖》等30多件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被国有博物馆收藏。
从晚清开始的100多年里,中国文物一直处于外流状态,其中有些是因为侵略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掠走上百万件文物,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法军司令弗雷驻扎在景山,将寿皇殿存放的清朝历代帝后肖像和印玺全部运回法国,一些献给国王和王后换了勋爵头衔,还有些半买半捐给他的朋友吉美(吉美博物馆的创始人),我在吉美博物馆看到一玻璃柜的雍正珐琅瓷,按现在市场价格能达到上百亿元人民币。还有些是通过合法的和非法的交易或走私出境的,比如敦煌的经卷精品多数流失海外,文物商人卢芹斋将昭陵六骏中的二骏走私到美国,拿我用功最勤的古代书画来说,珍贵的宋元书画流落海外的,不会少于留在国内的。几天前亮相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清代功臣像,原藏在中南海紫光阁,它们如何流出宫廷远赴海外,至今仍是个谜。
海外淘宝热,前提是有宝可淘。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以数百万计,当年欧美人和日本人千里迢迢将其转运回国,肯定是在能力范围内挑选最好的东西。近10年来文物回流明显加速,原因就在于拍卖公司和收藏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海外淘宝大军。
记:这些回流文物主要有哪些门类?
颜:瓷器和古代书画是两个最大的门类,但这两类又有所不同。瓷器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掌握在欧洲人手中,虽然我不赞成阴谋论,说西方通过掌控文物市场来掠夺中国财富,但明清官窑瓷器的主要市场的确在海外,中国人想主导市场、大量回购几乎不可能,因为那样做需要的资金量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东西方藏家都乐于收藏瓷器,而中国书画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人难以领悟其精髓,现在的买家主要是华人,因此其定价权主要由中国人掌握。早些年来自日本的回流书画很多,近年来美国逐步后来居上。我曾去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艺术馆和弗利尔博物馆的库房参观中国古代书画,书画质量之高、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来自美国的中国古代书画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的重要板块,第一张破亿的近现代书画,张大千《爱痕湖》就是从美国征集的,古代书画中破亿的吴彬《十八应真图》、曾巩《局事帖》等是尤伦斯夫妇的旧藏,同样购自美国。台湾大收藏家林百里正是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在美国整体收购了程琦的旧藏,才确立了他在华人书画收藏界的地位。
记:海外淘宝如此有吸引力,其中有什么风险需要提示吗?
颜:上个月我到美国观察纽约苏富比秋拍,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板块,高价都是电话委托创下的,后来我打听了一下,买家基本来自中国大陆,其中一件无款的蓝瑛手卷,落槌价高达150万美元。中国藏家逐鹿海外拍场的局面已经形成。同时,信息的透明使国内外拍卖价格基本对接,有什么重要拍品,国内藏家都会知道,想在海外捡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中国藏家在海外经常有些不理性的行为,在法国一家小拍卖行,一本佚名无款的《织贡图》册页拍出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件作品未入《石渠宝笈》,只有“圆明园宝”,品样也不好,即使放到国内也拍不出这样的高价,很明显,这是把捡漏变成了血拼。
另外,中国买家拍而不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最典型的是两年前英国一家小拍卖行将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拍出了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卖家兴奋得当场晕了过去,但直到今天也未收到拍卖款。买家就是中国商人王耀辉(即4.3亿元《砥柱铭》的买家),天价是他和一位浙江买家血拼的结果。现在欧美的拍卖公司要求预付20万美元或10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主要针对中国买家。西方国家的诚信体系健全,一旦因为诚信原因被起诉,往往会面临禁止出境和冻结财产的情况,而国内法律则没有这样的威慑力,很多收藏家会碰到东西卖出去款项却收不回的尴尬。
此外,现在造假作伪也蔓延到了海外。古玩圈里有个行话叫“埋地雷”,即事先布置好圈套,让买家上当受骗。现在海外的赝品也很多,有人把新仿、高仿的东西送到海外,摇身一变成为私人收藏,再拿到拍卖会上骗人,有些人就踩上了“洋地雷”,让赝品出口转内销。因此参与海外竞价,不能光看图录或道听途说,坐在国内指挥若定,重要拍品还是应该到现场亲自鉴定。
记:现在西洋钟表、家具、烟斗甚至洋酒等都上了拍卖场,海外淘宝这些拍品值得关注吗?
颜:主要看买家的需求。对于收藏来说,明清官窑瓷器、古代书画、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和徐悲鸿等大家的书画作品,清宫旧藏的玉器、文玩等,是收藏界永恒的主旋律,至于西洋的钟表、家具、烟斗等,一方面中国很难形成有规模的市场,变现不易;二来西方人不会把最好的东西放出来,难有顶级拍品。如果是像买车、买表一样用作消费,买进无妨,如果抱有投资的目的,则要慎重。对国内的当代陶瓷和新水墨,我持同样的观点。
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导致艺术品市场崩盘,有人担心中国也会重蹈覆辙。至少在我主攻的中国古代书画领域,我并不担心。当年日本追捧的不是本国艺术,而是西方油画,是梵高、莫奈、毕加索,市场操纵在西方人手中,除了《向日葵》和《加歇医生像》等极少数顶级力作外,其他基本是价高质次的作品,日本人在最高点上大量吃进,接下来只有下跌,直到现在,这些西方油画的市价只相当于当初买入价的30%。而中国古代书画因其稀缺性则很难被炒作,吴彬《十八应真图》拍了1.7亿元,但市面上并没出现一批吴彬的作品,如果换成近现代作品,例如李可染的作品见涨,他的作品立刻大量涌入市场。古代字画收藏门槛高、炒作难,对行家来说是难得的避风港,相比之下现当代作品和当代艺术则更容易炒作,事实上它们正在被资本轮番暴炒。
另外,谈海外淘宝,立足点还是国内藏家,我觉得相对于拍卖行,藏家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有人伪造了一张假画私下卖给你,骗了你几万块,就构成诈骗,可以判刑,但拍卖行拍出一幅赝品,哪怕卖得再贵,也是合法的,因为《拍卖法》规定拍卖可以“不保真”,买家打官司几乎没有胜诉的先例。当初吴冠中作证油画《池塘》是假冒其名的赝品,但是买家仍然输了官司。这种对比听起来很荒唐,但也有力说明,现行的《拍卖法》应该修改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