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为何一定要在宫廷烧造?皇帝想看整个过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10-10]
为什么珐琅彩一定要在宫廷烧造呢?
我们知道的所有的名瓷大都是在景德镇烧造,唯独珐琅彩是在北京烧造,由宫廷画师绘画烧造。烧造地点在北京有三处,第一处就是大内紫禁城内,第二处是颐和园,第三处是怡亲王府。那么为什么要在宫廷烧造呢?简单的来说,首先是皇帝要控制这件事,要亲自参与这件事,他就要能看得见。由于能够绘制珐琅彩的人才是匮乏的,材料是珍贵的,所以康熙皇帝就把它局限于故宫内烧造。第二就是皇帝酷爱珐琅彩,他要看到这个过程,过程对他太重要了,他的乐趣产生于过程之间,看到成品也很高兴了。但是从开始画,到烧造,到完成,整个过程都在其监测之下,其中的乐趣就更加深了一步。雍正、乾隆以后,屡见文献记载,皇上多次调宫廷画家去画珐琅彩。我们的珐琅彩能有今天这个成就跟康、雍、乾三朝皇帝亲力亲为有直接关系。珐琅彩它有一个别号,民间流传非常广,叫古月轩。民国以来,这个名字就非常的响亮,一说“古月轩”那就指的是这种瓷胎画珐琅。我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大量地提到这个词“古月轩”,我们有多种猜测,有人猜测古月轩是乾隆时期的一个堂号,中国人很愿意给自己的住所、书房起一个堂号,但是查遍了故宫没有找到。还有当时画珐琅彩的画家里有两个人,一个人叫金成,一个人叫旭映,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大量的雍正到乾隆时期的珐琅彩上面都画有两个小章,上面写这两个字:金成、旭映,这两个我们姑且称之为人名的字义,本身好像跟画面无关,所以有人推测,这两个就是人名,但查遍清朝的档案没有找到这两个人,这是关于古月轩的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古月轩的主人姓胡,拆姓为堂号,“古月”两个字就为胡嘛,他擅长做玻璃器,我们知道,除了瓷胎画珐琅还有玻璃胎画珐琅,所以他擅长玻璃器,可能是从那儿移植过来的,那么查阅清档就可以查到做珐琅料的有一个工匠叫胡大有,他是著名的工匠,能进入清档记载,他也是吹釉人,你知道这个瓷器上釉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蘸釉,就是拿起来在釉桶里一蘸拿出来就行了,还有一种是吹釉,通过竹管把釉吹在表面上,比如典型的撒蓝就是吹釉,所以有人怀疑“古月轩”与胡大有有关,这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古月轩是清代宫廷专门收藏珐琅彩器的地方,仓库名叫“古月轩”。这三种说法到目前为止都可以说不太有根据,那我个人认为可能还有一个思路,就是珐琅彩是外来的文化,是西方人带给我们的,我们当时称西方人都是胡人,“胡”字一拆开就是古月两个字,有可能文人根据这个含义杜撰出来了古月轩,这也是一种猜测,没有证据。道光时候档案有记载,就是珐琅彩的原藏处是端凝殿的左右屋内,我们今天到故宫能找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不叫“古月轩”,有记载传世的珐琅彩大约400多件。
我们今天看“古月轩”,它的魅力就在于此,半通不通,半懂不懂,所以就以讹传讹传至今天,今天我们没法抛弃这个名称,都是老百姓嘴中说来说去,但是今天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用这种略带有诗意的名称。珐琅彩在诞生的200年之内,除了皇上没人用过,秘不示人,这也是它神秘的一个原因,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事,谁也没见过。
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本属于皇宫专用瓷的珐琅彩披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面纱,那么珐琅彩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沉浮,它是什么时候流到宫外去的呢?继而又导致了怎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请见下回分解。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