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萧昱:中国最缺的是公共艺术教育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9-25


【导语】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计划,把作品置身于巨大的公共空间内,是对艺术家创作的巨大挑战。

中国最缺的是公共艺术教育

此次三年展的艺术家代表萧昱,对中国的艺术生态中缺失的和三年展之间的关系讲到:“三年展的还有一件事情,这个展览的名字叫“见所未见”。我觉得这个是特别棒的一个名字,从中国来讲不缺好的艺术家。但是,我个人觉得中国最缺的是公共艺术教育。几乎中国美术馆不存在或者说很少存在西方美术馆的问题。今天我们看这次双年展场馆扩展到商场,还有剧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是我愿意乐见的事情,中国需要更多的艺术场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上学的时候,我们受的艺术教育唯一的渠道是美术学院,其他的院校受到公共教育的机会不多,现在有798这样的地方,对公众免费开放,都是令人期待的事情,因为中国美术馆严格来说对于当代艺术来讲是特别年轻的,甚至比最年轻的艺术家还年轻,比如广东美术馆做当代艺术双年展做了四届,可能做了十二年,就是比艺术家还要年轻,所以艺术其实对中国普通观众来讲是曾经见到的。现在大家正在做最基础的,对最辛苦的事情,各行各业,我们行业里头,比如策展人、美术馆,包括馆长,还有社会上有新的美术馆,比如像有一些财团也在做美术馆,这是一个我特别期待未来的景象,这个可能会真正的是我个人认为觉得艺术生态里头最需要的事。”

艺术区、美术馆的发展给公众接触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在这样的专业展示区域之外接触艺术,包括文化消费介入平常的社区和家庭都是需要长期关注的。

正佳广场既是购物商场也是展示空间,隐性干预适度提示着艺术作品的存在,消费者也同时具备着去探索和发现的作用。相比于美术馆的艺术呈现方式,正佳广场计划是破除白盒子展示的最佳案例。去除了艺术标识后与公众无障碍的接触,这些艺术作品在公众中将遭遇观众自然的回应。释放出多少不可预知的解读?这种隐性呈现,模糊着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艺术与观者之间徘徊。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