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艺术具有特殊的话语方式和魅力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9-12]
王春辰:美术史学博士,美术评论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研究人员,从事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及展览策划。著作《艺术介入社会——一种新艺术关系》获2009年度“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
《颂雅风艺术月刊》(以下简称《颂雅风》):你怎么看待“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所面临的问题?
王春辰(以下简称王):这是个很有创意的项目,超越了传统美术馆的行为方式,将美术馆作为公共平台的视野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在纽约受到积极响应和欢迎,是因为这个实验室空间安放在一处已经被废弃多年的街区里,从而临时性地改变了这个区域的空间,增加了社区的参与度。在柏林,受到部分人和团体的反对,也仅仅是说这个实验室体型巨大,放在公共环境里有点扎眼碍事,所探讨的问题似乎离当地社区的人很遥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最后活动还是在7月30日完成,目前整个实验室正在前往下一站孟买的途中。纽约和柏林两地的反响不太一样,也是因为不同环境下的人群对问题的紧迫感不同,这也正说明它的超前性和介入社会的及时性。事实上,这个实验室所讨论、所涉及的话题都和我们当下的生活、当下的城市建设有关。
《颂雅风》:艺术项目介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王:它可以有效地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态度,也充分让人们意识到、参与到我们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冠之以艺术的名义,是因为这是超越性的活动,它结合了多个领域的人士参与、集合课题来讨论。在今天,艺术家、美术馆也在积极转变自己的身份属性和提高公共平台的价值,所以才会有艺术家参与、美术馆组织的“艺术介入社会”的现象的出现。
《颂雅风》:艺术项目应该以何种姿态介入社会生活?
王:改变思考方式、关心社会发展,将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予以更加丰富的拓展,成为积极研究问题的思考者和表现者。这样,艺术项目即可以介入到社会生活中来,成为公民社会有效参与的力量。
《颂雅风》:此类艺术活动在推行过程中有哪些短板和不足?
王:根据不同区域和城市,在提出问题的设计上需要更具体。如在美国,有参与者提到“城市与民主”的问题,就很好。城市由谁来建设、怎么建设、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公共活动区域如何界定和完善等,都是密切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在柏林,受到部分反对,也是因为当地人认为实验室讨论的大问题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颂雅风》:通常项目结束,活动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消失,这个现象似乎普遍存在。
王:其实,活动能够开展和传播,并有效地促进参与者思考,这就够了。项目结束后,一般有出版物和后续的相关讨论以及学术研究。
《颂雅风》:作为介入大众生活的项目,如何吸引大众的参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似乎是许多项目所忽视的。
王:关键是项目的实施和定位,如何将参与度提高,与一个特定社会区域的习惯有关。所以,这类项目要得到社会支持,需要做很多深入细致的沟通与说服工作,这本身也是项目介入社会的开始。
《颂雅风》:项目的成功与否该如何界定,目前,许多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王:只要将项目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其影响力自然会逐渐呈现。如广而告之,有不同媒体发布,网站、微博、短信、广告、广播、电视、出版小册子等等,都是手段。影响力数据的统计需要时间,以上工作的量化能加速直观判断。
《颂雅风》:艺术项目介入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王:今天的社会处在全球化、有共性、速度快的时代,也是新问题出现而老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代,所以,点妇女传统的艺术理解是艺术项目能够介入社会的前提。艺术能够激起人们的热情,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艺术具有特殊的话语方式和魅力,只要是以艺术之名来做事,就会引起社会的积极反应,无论是肯定的反应,还是否定的反应。否定也是民主社会需要的。对于中国,现在也需要改变对艺术的认识和界定,需要将艺术的范围扩大。越是现代的社会,对艺术的理解越是广泛、越是肯定,那样艺术可以做很多事情,做超出以往不属于艺术做的事情。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