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30年艺术毕业创作两重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6-16
30年,转眼之间,稍纵即逝。如今,又一批艺术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一批优秀学子将在由华商报主办的“风华2012首届陕西省艺术院系毕业创作精品展”上展出自己的毕业创作。对于现在的作品变化,让“老一辈”感慨和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毕业创作。

30年前:带着铺盖去写生 30年后:有学生要求“住标间”

艰苦的条件,人都吃不饱,却有一种精神支持着去追求理想。当年每到写生,西安美院的老师总会带着一班学生来到农村,陕北是他们常去的大后方。真正体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没有旅馆,更没有什么住宿条件,大家和农民们住在一起,过着劳作画画的日子,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潘晓东就表示:“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大家也不会抱怨,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每个人出发去写生的时候,都会背着一个准备好的铺盖,跟着老师去农村。”甚至李阳老师还记得,那个时候去农村会让学生们有兴奋的感觉,跟现在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的发展,也让这一代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条件,有些人从小没吃过苦,有人一听去写生的地方,还会给老师申请“休假”,找各种理由推脱,更有离谱的是住宿要求,陕西国画院青年画家韩勃正就表示:“现在有的学生不是奔着为艺术的目标而去,去写生竟然要求住"标准间",这样的要求令人诧异。”

30年前:作品都反映热火朝天大生产 30年后:题材多样,关注社会、关注自我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特性。一说到那些年,大家的毕业创作,无不反映时代,刻画和歌颂劳动最光荣,下乡和农民一起劳作,除了体验生活,也能真正深入农民之中,观察他们的习性。所以,很多人的画,风格统一,画个啥都是“田间地头”。潘晓东还记得当年,去过石头河水库,白水农场,他的毕业创作的诞生,是被老师带到汉中一个工厂里,同学们有人画工人,有人画机器,他却被工厂里的实验室吸引,作品的内容是关于工厂实验室场景。而李阳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河南人造飞机的新闻,去住了10多天,只见到了所说的长满了草的跑道,飞机没见到,他根据描述,回来画下了飞机的样子。相比老师们当年,现在的学生选择更加多样,他们见多识广,生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生活无忧,更加注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小资”情调,悠闲的喝着咖啡,晒着太阳,用自己做画中人,反映生活的态度。在题材选择中反映社会发展,想法丰富、内容活泼。关注时事、新事物、特殊群体的非常多,有农民工系列,工业发展系列,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有集合自己想象力的发挥等等,选择多样。像今年参加本届风华大展的油画系赵开锦,就大胆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所想,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30年前:学生都被老师带着去写生 30年后:自己掏钱、搭火车去找灵感

当年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潘晓东的平常创作和毕业创作,基本上来自于和老师出去,一起写生的地方。他和同学们出去写生的花费,基本上不花钱。到李阳上学的时候,他的交通食宿,基本上开始自己承担。韩勃正表示,当时还是睡大通铺,男女生隔开,记忆中是去湘西,有一天,5个人迷了路,无法赶回集合地,遇到了一户人家,主人非常热情的招待,竟然还给炒菜吃,他们身上也没多少钱了,就给了20块钱,结果对方只收了5块钱,那份纯朴令他印象深刻。那时候,写生大约一个月花500到600块。相比起来,现在的学生则要幸福得多了,大家去的地方,渐渐有了商业化的迹象,也会有住在别人家的情况,或者住在旅馆里。除了跟老师出去固定写生的机会,很多人都自己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油画系的丁梦洁就表示:“我大概每年自己出去一次,像云南的风景就令我非常喜欢,经常做火车或者是折扣最低的飞机去,记得有一次,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我一下火车,整个人晕了2天都没有缓过劲来,这些费用都是自己出,家长也非常支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