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水:画坛太强调个人风格导致艺术神秘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1-11]
也许海边人都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生于广东惠来的高坤水总是笑意迎人,他笔下春意盎然的花鸟画也透露出他积极向上的心态。他的艺术创作在学术创新与百姓审美的夹缝间游刃有余。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绘画改变命运
高坤水的家乡惠来有着70多公里的海岸线。“小时候坐在海边,看到有船出现,就在沙子上照着画。”当时家里穷,父母没闲钱给他买书,而他最喜欢的就是当兵的哥哥从部队里面寄回来的家书,那些精美的邮票和信封上的图画为他带来了绘画启蒙。
他中学毕业那年是1976年,没赶上恢复高考,于是跟随哥哥的步伐走进部队当工程兵。入伍的时候,他带了自己的一些画画手稿进去,没想到被首长们视为“人才”,于是在艰苦的部队生活中他获得了“优待”:战友们在日头下汗流浃背地操练、劳动时,他被调去出板报、学开车、放电影。他当兵五六年,偶尔有机会到广州去出差,每次逮到机会他就到广州美院去找老师指导。有一次他向著名画家林丰俗讨教时,林教授给了他一个建议:你的花鸟画是岭南画风,要寻求突破,必须找一个北方的老师来指点,“中和”一下。
十几年以来,他一直凭着一腔热情去创作。他多希望能有一位老师给他针对性的指导!也许是他的执著感动了上天。后来他终于得以拜入著名画家鲁慕迅的门下,由此开启了一段珍贵的师生情缘。
拜师鲁慕迅、祝焘
拜师那年高坤水已从部队里出来,转业到了韶关。当时鲁慕迅任湖北省美协副主席,登门拜师者众,但鲁老都婉拒了。当时高坤水心里发怵:我的画技并不出众,他愿意收吗?也许是看到这位广东汉子的诚意,也许就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鲁慕迅竟欣然收他为徒。
从那以后,高坤水每个月从韶关到武汉一次。每次周六晚登上长途车,第二天到鲁慕迅家,在老师家住一个晚上,翌日又匆匆回程,这种奔波的日子持续了将近四年。“每次我去到老师家,他都在门口贴一张纸写着:有创作任务,谢绝来访。关上门,一心一意地教我。最初我的基本功不过关,鲁老师就给我看很多画作,从最基本的‘线’开始教起。”鲁慕迅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他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与高坤水的师生缘:“参透了‘写意’二字,也就从根本上悟得了中国画的精髓。坤水从我学画十有余载,我未能授其一笔一墨,仅告以‘写意’二字及求新求变之道。”
如果说,鲁慕迅为高坤水完善了对中国画理念的感知与认识,那么,著名画家祝焘则让高坤水的技法登上一个新台阶。
1992年高坤水调到深圳,1994年鲁慕迅也随子女迁居深圳。祝焘也是鲁慕迅的好友,他不悭吝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高坤水,让高坤水在几年间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技巧、造型规律和程式语言,画艺大进。如今,高坤水已经进入到一个以笔情墨韵抒写自我心声的阶段,但每每谈起自己获得的成绩,他总是说:“这归功于我遇到的两位好老师。”
花鸟画得雅俗共赏
著名评论家邵大箴曾高度评价高坤水的作品,认为“高坤水的心里装着传统大师的典范作品,装着客观自然界的花鸟,还装着渴望欣赏艺术的大众,所以他的画既‘雅’又‘俗’。”
“雅俗共赏”,看似普通,但却是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太追随百姓口味,会被学术界批评“没有个人风格”,而太讲究学术创新,又会与百姓造成隔阂。高坤水将复杂的事情看简单:“现在画坛太强调‘个人风格’,反而把艺术神秘化了,也让观众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把握住最简单的几点:线条的基本功扎实,墨色的浓淡稀释、点线面的布局得宜,作品便差不到哪里去。把理论的那一套扔掉,越简单越大器,反而能上升一个高度。”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