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解、解离——我读“艺术长沙”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9-22]
轰轰烈烈的“艺术长沙”开幕了,谭大官人豪迈的大手笔,今年连政府也参与进去,据参与全程的朋友回来说,警察封路,专车专行,场面老大了。酷爱别人称艺术史家的吕老师带着十位艺术家,以娱乐盛典似的操作方式,艺术展的形式,囊括了明星,名人,名媒,名家的社会人脉,十位艺术家及邀请的批评家,收藏家也都涵盖了“50”“60”“70”“80”后,共镶本届艺术盛世,我看着各个媒体发回的照片不禁笑出来:整个一“艺术江湖老少乐”。
“解离”的命题沿袭了吕老师一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根问源的策展风格,虽然形式化有些过重,但是通过发布会上策展人应有的口才,也很好的为大家辨识了此主题,看上去有些圆滑,但远比以前“改造历史”的大话好多了。
看了这么多年的展览,总结出一个规律:当代艺术就怕解释,不解释啥也不是,一解释大师出世。对此,冯小刚说的好:画的不行就拿空头理论使劲撑着。——艺术家的历史都是这么出来的,谁写的?当然是策展人批评家。想当年吕老师一部当代艺术史名声大噪,我看来看去实在没觉得有“史”的意思,俨然一份“中国当代艺术搜索引擎”——看中国当代艺术,百度不到找吕澎。
翻回头来看“艺术长沙”,做这么大在我看来肯定是好事,因为它毕竟是通过大规模的造势,让艺术影响到广大的普通观众和潜在的一批富豪级客户,它让更多人了解艺术,了解中国艺术,了解中国艺术家,了解中国艺术家作品,了解中国大牌艺术家作品价格等等一系列有关艺术的周边史,这一点我觉得恰恰是“艺术长沙”所带来的最好效应。
艺术家方面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好,我觉得吕老师不能总带着一批有名的艺术家到处逛,而实际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早先年间有些作品很棒,但是这些年却一直在作品上没有创新的闪光点,当然这是相对一些5060后的艺术家来说;而年轻的几个也有相同的问题,年轻艺术家更大的问题是没有觉得作品有出彩的地方,甚至回溯至他们的成名作品,除了一些画廊的资本运作和评论家的吹捧,真正看作品,无论是在思想层面的力度还是在视觉上的表达,都不太到位。既然是希望影响当代社会,希望更多人能进入艺术欣赏的门槛,这些作品同样不适于做这种功能性的展览。
听说某位收藏家当天便以几千万的价格买下张晓刚的一幅作品,并说张的作品没长进,那么我便纳闷儿了,觉得不好的作品此藏家竟然以不低于拍卖价的价格而收入囊中,试问:您是收藏么?当然只是个人揣测臆断。但我认为这不应是艺术市场的正常玩法,金融危机警示的作用或许还是不高,即便抛去市场的因素不算,那就是中国收藏家的收藏水品还有待提高。
以上便是我对“艺术长沙”的一些侧面看法。“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既没被邀请,也不认识展出的任何一位艺术家,收藏家以及策展人。我想正因为我有“离”的优势,可以客观的为一些没到现场又关注艺术的普通观众做一番“解”的演说。希望能为奋斗在艺术界的同仁“抛砖引玉”,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做一个点的思考。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