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徐冰:不用笔墨纸砚画山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9-06
中国很多艺术家都从传统中解读当代,徐冰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2004年获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时,评委会主席奥奎在授奖辞中称:“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徐冰就是这样在化腐朽为神奇之后,再让你知道神奇的背后是腐朽。

徐冰用垃圾扎成的凤凰被奉为传奇,但他最早用废弃物做装置,始于《背后的故事》。

2011年,大英博物馆首次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办个展,徐冰带去了《背后的故事》,从5月展至7月。 “非常踊跃,很多年轻人去看。”长期为大英博物馆赞助中文网页的国际珠宝设计师罗启妍说,把传统带到当代需要一个有当代活力且通古今的人去实现,而徐冰正是一个沟通古今中西的重要艺术家。

中国很多艺术家都从传统中解读当代,徐冰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2004年获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时,评委会主席奥奎在授奖辞中称:“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徐冰说:“《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国际美术馆延续的艺术项目。这个系列展主要是选择该美术馆的一个藏品,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经历,进行新的艺术创作。”这次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背后的故事》,已经是第七个版本。

大英博物馆里的光影国画

大英博物馆三号馆的灯光特意调得幽暗,一个约6米高的毛玻璃光箱对着展厅大门高悬,观众在外面就能远远看见一幅神奇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徐冰的《背后的故事7》。

展厅另一侧则挂着他的灵感来源——中国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作于1654年的山水。“王时敏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徐冰说。这一次,他用当代创作理念与经典古画隔着300多年进行时空对话。

徐冰发现三号馆有一种上升感,决定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选一幅立轴画,前面6个版本的《背后的故事》都是横向的手卷画形式,这次他面临新挑战。“我们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里找了好几幅,每次选中的,他们都说是假的,或者不能确认是真的。我们也很奇怪大英博物馆怎么那么多假的东西,也可能他们的东西特别多,最后没法确认,也没有专家来确认。到最后才找到了王时敏的这幅画。”

虽然2008年徐冰在杭州还再创作过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但清初“四王”集中国古代绘画之大成,讲究笔笔有来历;笔墨技法繁复,堪称中国艺术的巴洛克。而王时敏又居四王之首,他的这幅作品无题,但题字为“王烟客墨笔山水,柯青馆藏,石雪居士题”。

徐冰说:“这件作品很复杂,所以我们做的时候非常认真,非常小心。”徐冰在伦敦就地取材,从不同角落找来废弃物,有大篇幅报道威廉王子大婚的旧报纸,也有从植物园找来的干枯树枝、树叶。徐冰反复比较究竟哪一种植物更传神,他和助手小心翼翼将之用透明胶布固定在毛玻璃背后。

徐冰将毛玻璃比作过滤器。经过过滤,合适的植物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而对植物和毛玻璃间距离的巧妙调控,也产生意想不到的虚实效果:距离近,形象清晰;距离远,形象模糊。而模糊的效果就像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的晕染,水气氤氲。

连续制作十来天后,既没用宣纸也没用水墨的中国山水赫然在目。“最后完成后,感觉这作品有一种神性在里头,放在展厅中间垂下来,像一个被尊宠的东西。”

徐冰称这种感觉很有意思。从正面看,就是一幅优美典雅的东方韵味十足的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景的灵魂似乎就在光影间跳跃。只有转到作品背后,观众们才会发现玄机:原来优美的画面竟是最常见的破烂儿构成的。

视觉受到刺激的观众,感到被“骗”的同时对徐冰的想象力钦佩不已。“由此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和艺术的背后,以及美和现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徐冰说。

点废成金的魔术师

徐冰的作品总是充满机智,让人很难判断他究竟是发明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1999年徐冰获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而这个奖通常是颁给科学家的。有时,戴着哈利·波特式眼镜的徐冰又像足了擅长变戏法的魔法师。“我喜欢身边的、司空见惯的、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事实上具有特殊含义的物品。”香烟、灰尘、建筑工地垃圾等和艺术沾不上边的东西,都可被他点废成金,供观众探险,给人惊喜感。

《背后的故事》始于2004年,那年徐冰应邀在德国柏林东亚博物馆准备个展。他和馆长聊天得知,“二战”期间,这座成立于1906年的博物馆有超过90%的馆藏艺术品被苏联红军劫走。正巧徐冰中途转机,机场签票处毛玻璃后盆栽植物有趣的形式,让他想起郑板桥依竹影画竹的故事,灵感不期而至。 “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让我有感触。”徐冰从东亚博物馆作品档案中选取三件东方山水画作素材,根据二战前留下的照片,用毛玻璃、树枝和垃圾袋,第一次创作《背后的故事》。

三幅被盗后下落不明的画,被徐冰重新创作成装置,置于画作以前的陈列处。《背后的故事》不是复制原作。在东亚博物馆再创作日本桃山时代佚名艺术家的六幅屏风画《风景》时,徐冰大胆改动原作的构图比例,将广阔天空去掉,将风景简化并横向拉长;在创作中国明代画家戴进的挂轴《松亭贺寿图》时,徐冰重新布局了画轴下半部的山间小道,改变构图比例,去掉原画的人和驴。

每一件《背后的故事》,徐冰都会邀请观众查看作品背后,那是魔术师揭开谜底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韩文彬说:“徐冰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够在创造出一种影像之后再告知你影像的秘密是什么。” 和观众互动到此时,作品才最终圆满。安·威尔逊·劳埃德写道:“当秘密被揭穿,徐冰所构建的山水画幻影的本质一目了然时,带着禅宗大师的空灵,艺术家打破我们此前的认知,暴露了那些他用来编织影像的卑微材料”。

徐冰就是这样在化腐朽为神奇之后,再让你知道神奇的背后是腐朽。

中国绘画和自然更契合

《背后的故事》最初暗示了东亚博物馆中被劫艺术品的悲惨命运,但随着创作的推进,它不再是简单为某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做注脚。

摹写古人笔墨的王时敏,其山水画离真山真水真自然越来越远。徐冰却通过取材自然在中国绘画与自然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就像他所说,“《背后的故事》反映出中国绘画和自然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只有中国的绘画可以用这种方法复制。中国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与西方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不一样。”徐冰说。那些树枝、树叶、棕和麻,不仅仅呈现出山、水、亭台、小桥景物,还代表了晕染、勾勒、皴法等中国画基本技法。这和徐冰用文字组成山水、村庄、树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冰认为在大英博物馆再创作王时敏的山水,是所有《背后的故事》中最精细最完美的一幅。“你仔细看我们使用的材料和王时敏的笔触并不是一样的。我们用这种材料之间的搭配最后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节奏、一种章法和一种气势,实际上和王时敏的笔触的节奏感是一样的。”

徐冰说这次创作的基本手法和过去一样,“但我这次做有新的体会”。大英博物馆的策展人在展览开幕后说了一句话:“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绘画。”之后徐冰一直思考装置《背后的故事》与二维绘画的关系。“像光的绘画,带有神性感觉的风景。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而是由光构成的景象。”徐冰认为光对黑灰白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表现非常丰富,比任何绘画颜料调出来的笔触都要丰富,这也是光的绘画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