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美术史双重叙事中的主题性创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7-14]
美术史双重叙事中的主题性创作
袁 武(北京画院副院长)
这个展览横跨几个时代,既是一部“党史叙事”,也是一部“美术史叙事”。这些优秀美术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借此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艺术创作一反20世纪早期留欧留日的画家所引入的纯西方技法,那批作品在风格和语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式的,不光是内容,在表现语言上,那种新颖和不成熟也透露出一种“摇篮感”:充满热情,朴素而真诚。改革开放以后,艺术上的表现语言和想法也丰富了,受外来的影响逐渐增多,思想上也不像之前那样僵化了。上述现象显示,创作者是有思想的,能抓住社会本质并且是有责任感的,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展览上亮相的近几年的美术作品,特别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创作技法上越来越成熟了,画家们在对历史有一定学习基础上,调动了多种表现语言去阐释历史。整个展览是优秀美术作品的一次大检阅,给我一种很丰富的感受,同时也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发展脉络。
我认为在当代党史的主题性创作领域,尤其在表现语言上,应该保有批判性的学术眼光。如果把一张毛主席和一群人开会的照片与油画作品《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做一比较,可以看到,在经过了艺术家所调动的种种油画的表现语言、造型的形象把握等综合的视觉艺术手法后,来传达一个重大的信息,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展览的举办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恰恰说明了主题性创作的当下意义。在当前来谈主题性创作或者与党史有关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要比当年还有意义。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党史性或者社会重大事件性的绘画没有技术性,以至于出现一种局面:一些二三流的画家抛开了纯艺术,在画面中填上了一个所谓现实题材的内容,把一些社会的新闻性、事件性的图解认为是主题创作,这直接导致了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性越来越弱,表现性越来越差,这支队伍中真正优秀的画家似乎越来越少,实际上主题创作的艺术性恰恰是不能忽视的重点,不仅仅是一个画家有热情就能画现实主义创作,这个展览中那些经过历史考验能留下来的好的作品,首先是表现力强,艺术魅力浓,绝不是表现内容仅仅有点政治性就足够了。我认为,表现党史的主题性创作队伍,应该是一群优秀的画家,不是说画了一幅党史题材的画,就是一个好的主题创作艺术家了,对重大题材创作的艺术水准和技术含量要有高要求。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这类创作的人比比皆是,直至今天能感动我们的仍然是那些好的作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