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潘玉良从雏妓到大师 画风兼具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4-27
  “从青楼到殿堂——潘玉良绘画作品特展”在昆开展

  潘玉良携来美与狠

  昨天, “莲殇 从青楼到殿堂——潘玉良绘画作品特展”在省博物馆揭幕,展览自今日起展出著名画家潘玉良女士的100多幅精品遗作,包括其难得一见的《自画像》、《双人袖舞》、《执扇少女》等名作。其中的部分画作系刚修复完毕,首次面向观众。此次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共同主办,数量之大,作品之精,堪称近年的画坛盛事。

  恰逢云南省博物馆建馆60周年之际,“莲殇 从青楼到殿堂——潘玉良绘画作品特展”作为庆祝系列活动的首次特展,将在省博展出两个月之久。云南省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希望藉本次展览,让观众全面解读潘玉良,那个具有惊人的毅力,勤奋的治学精神,对现代艺术发展做出丰富贡献的艺术家。

  画家·从雏妓到大师

  潘玉良,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著名的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幼年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到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1917年在上海开始师从洪野学画。

  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师从德卡教授学画。1922年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学画,与徐悲鸿同学。

  1925年她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并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纪录。

  1928年底,她回到祖国并举办她的第一次个展,其师王济远为其主持展览,刘海粟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同年于上海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1929年她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参加于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美展,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1930年她兼任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执教往来于宁沪。

  1931年至1935年间,她专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此期间先后举办过4次个人画展,协助蔡元培先生组织“中国美术协会”,并出版《潘玉良油画集》。

  1937年,她为参加巴黎的万国艺术博览会再度赴法,自此长留欧洲。1938~1974年,她多次受邀参加许多重要的美术馆展览,她的雕塑作品《格鲁塞头像》和《蒙德梭雷头像》,分别为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作品雕塑《张大千头像》,藏于巴黎现代美术馆。

  1977年,这位旅居法国的一代画家逝世于巴黎,后来她的遗作和遗物运回了中国安徽省博物馆。

  作品·中国笔墨+西方画语

  20世纪初的法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加上之前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各种绘画流派并生。尽管潘玉良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的是正规的学院教育,有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绘画技巧,但是作为一名敏感的艺术家,她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艺术形式视而不见。人们在潘玉良的画作中很难找到历史题材和主题性的作品,相反更多的是抒发情怀的小品。

  潘玉良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没有丢掉中国绘画的传统,在她的画面上很容易发现东方艺术的装饰色彩和装饰元素。在《幸福的哺乳》中则戏剧性地设计了一个海滩上母子小憩的场面,在母亲和孩子的身下细心地描绘了一张装饰性极强的印花布。尽管没有明显刻画出母与子五官面貌,但是画家已经给作品打上了毋庸置疑的东方烙印。在潘玉良的作品中,还有很多作品是用中国的笔墨形式加上西方的绘画语言相结合,为后世提供了考察当时文化艺术西学东渐的许多线索,这也成为当代艺术史研究潘玉良及其作品的一个价值所在。

  ▶ 解读关键词

  画风·女性之美+男性之狠

  与潘玉良女性身份相关的是,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描绘了许多女人体。这与男性艺术家不同,她以女性的目光审视着女性人体,在她的眼中似乎完美的裸体和表现躯体的比例、线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现女性躯体的生命力和躯体健康之美。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放到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可以看出,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