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朱铭:我把艺术当修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1-25

国际知名的台湾雕塑家朱铭再次来新加坡展出,他的新系列作品,体现他的创作从粗犷走向细腻和精致,从外在转向内在,更加追求内容的深刻。他说:我把艺术当作开发内心的修行。

国际知名的台湾雕塑家朱铭每次出现在新加坡,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甚至是感动和惊叹。这次来展,展出的是我们过去未之前见的憨厚石雕“人间”与闪亮的不锈钢作品“游泳”。作品要做到的,就是走向内心,走向细腻。此外,最近他还在中国北京美术馆展出一系列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囚”,探讨的是大家深藏不露的善恶心性,内容深刻外,作品的体积也高过人头。对他来说,这是从艺以来的一大突破。

谈到新作,年已73岁的朱铭说:“以前我的作品,创作的手法比较粗犷,现在我要的是细腻和精致。新作“游泳”系列和最新的‘哲思·场域’的“囚”系列,作品到了这两个阶段,是外在的改变,后者也从外在转向内在,从有形发展到无形。我想刻画的是人性中好坏善恶的具体化。我也要把过去50年来创作的所有作品,以最大规模的“人间”系列创作,作为命名。”“人间”系列的创作,时间是从80年代至今。

■“囚”系列

四方形的不锈钢大站笼

“哲思·场域”新作的“囚”系列,是用几个四方形的不锈钢立体大站笼,把两至四个人关进牢笼,他们穿着有号码的囚衣。朱铭说:“人人都有牢狱之灾,它不一定是一般的牢房,我们的婚姻关系,也是一种‘牢房’,甚至真实的牢房只是判刑三五年,但婚姻的‘刑期’可以是一生一世。”他有一件作品,关着的两个人一善一恶,善者可以自由开门恢复自由,恶人那边,是给他自由,他也不感兴趣。为此,他还赋有一首〈劝世诗〉,诗是这么写的:“地狱在人间,人间有天堂,问君何处去,但凭一念间。”

朱铭早期注重乡土创作,作品有《牛》《牧童》等,后来融合中国哲学内涵,才有“太极”系列的创作,旋又转入具有现代感的“人间”系列作品。

朱铭采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已经采用的有木头、石头、保丽龙、海绵、泥土、陶土、不锈钢和沙铸青铜、扎钢等。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世界范围内最勇于采用各种能够到手材料创作艺术的名家之一。

■善用材料

是华人几千年的智慧

对于这点,他说:“善用材料是我们华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的民俗,我们必须一代又一代的把它传承下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新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拼命向西方学习,而忘记了这点,因此作品也失去了民族的精神。”他以自己的情况说明,“我很幸运,年少时有过三年多的民间艺术训练,后来又受著名雕塑大师杨英风教授的西方影响,我在两者之间,获益很大。”

近年来,朱铭较多使用不锈钢,只因不锈钢富有现代感,更是20世纪才有的材料。他说:“不同材料有不同效果。我创作雕塑50多年,材料的应用已经不成问题。”只是,过去他在雕塑上加色,如今他却选择化繁为简,只留白色作主。

■修行是向内心开发

谈到创作心得,他说:“也许因为有上面那样的训练,我可以在创作时,不会走向极端的西方或极端的东方。我把艺术当修行,修行不是如一般所说的研究,而是向内在去开发,有时也把自己放空,空不是虚无的没有,人只有在杂念清除后,才能获得干净和智慧。”他进而论到:“每当我创作时,不去想什么效果,完全顺其自然,只要第一刀下去,紧接着是第二,第三刀,我不让自己有时间思考。学了30年的雕塑,脑海里存入太多别人的知识、观念和作品,往往越去思考,越逃不开别人的影子,反而把自己的本性也掩盖了。”

朱铭感到压力繁重时,才是创作的最大推动力,他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并且在持续创作中不断突破。只是他也说:“我的膝盖有些老化,但工作时不会痛。没有工作,到处逛,走路太多,脚才会痛。”  朱铭这次共展出20多件作品。

展出的两类作品——

憨厚的石雕与闪亮的扎钢

朱铭说:“我以天地为师,什么都向自然学习。我想的不一定是艺术,我想的是自然的问题、人生的问题。”也就是说,经过多年来努力,他的作品已越来越入世。他在70年代开始创作完成属于“太极”系列的《太极拱门》。风格多变的他,之后进入“运动系列”和“人间系列”,后面两类作品,正是本次展出的内容。

谈到创作时他主张心无杂念浑然忘我。采用人造泡沫创作时,一度他几分钟就可完成一件雕塑,一次就能做成四五十件作品,而且“没几刀就很完美,有时思想的速度还赶不上手中刀子快。”而“人间系列”石雕和扎钢雕塑,又是另一风貌。

■石雕

“人间”系列

质朴无华朱铭的“人间”系列,开始时是木雕,是他1980至1982年留居纽约期间开展,做更深入探讨的一批作品。当时他远离台湾到海外生活,受到不同文化冲击,冲击下衍生的雕塑,一举打破各种障碍,也反映了人类质朴无华的生活感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联系与巧妙互动。

朱铭是在2007年第一次发表石雕“人间”系列”,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从2009年至今年的作品,又以2009年为最多。他以原本不规则的石头石材进行直接创造,取诸自然用诸自然,已成朱铭艺术的迷恋和执著。

他的做法是,尽量保持石头的纹路形状,然后雕刻出适合的形象。他甚至感觉到,时常是石头和他有话要说,因此尽量保留它们的原生态。素面扑人,通灵感物,正是朱铭作品的本色。

■扎钢雕塑“游泳”系列,越见精炼

对于“游泳”的系列,朱铭说,住在苗栗通霄,自己从小就喜欢游泳, 娴熟各种泳术泳姿。该作品也创作了38款,每款限量八套。特点是尽量使它们精致,尤其是对人物手指的细部雕塑。

他所雕刻出来的形象以人物为主,那是一个个非常小巧朴拙的全身雕像。颜色应用上,他只选择了黑与白,自然纯真是最大特色。一经细看,人物多少互见,有一件是表现亲子情的母子依靠,也有以表情为主的刻画,那是静坐远望或沉思冥想的形貌,也有谈笑风生和生活中情趣的美好流露。

由“太极”系列到“人间”系列的扎钢雕塑,朱铭运用不锈钢素材的技巧也越见精炼。扎钢雕塑游泳系列是用一批现成的输送管做成许多人物形象,人物在黑色基座上做出各种优美动作,早些时候的运动系列,也有同样特色。而应用完全坚硬的材料,产生了各种运动姿态的灵巧和变化。卷曲而流畅的身体曲线,显示朱铭充分应用和掌握那些硬邦邦的创作材料。

朱铭以游泳为题,却意在言外,没有着意表现水中健儿们的游泳动态,反而捕捉泳前泳后泳者的种种悠然自得,享受美好时光的举止神彩,流露出朱铭追求人间闲逸悠然的生活情趣。扎钢雕塑的一个好处是:在灯光照耀下,更显泳者的美丽体态 。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