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许德民:中国抽象艺术如何和国际接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1-20
文\许德民

在北京铸造美术馆举行的抽象艺术家座谈会上,有人提出了抽象艺术家要和国际接轨,要画出和国际接轨的画。和国际接轨,这是摆在当代中国抽象艺术家面前的历史使命。


中国抽象艺术和国际接轨,或者说中国抽象艺术和国际对话,这是我多年研究的课题,中国抽象艺术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有点层次的文化命题。因为一般的小画家为五斗米折腰,是不会考虑走向国际这类命题的,走向国际有两种动力,一是因为国际市场抽象艺术的购买力很强,二是有一种本土的国家意识,一种历史担当,要和国际画家较劲一番。 问题不在口号提出,而在于你如何走,什么时候走?如何与国际接轨?


和国际接轨有三条道路:第一条是走西方抽象艺术的道路,用西方人的抽象艺术观念、色彩关系,构成关系、点线面或者材料表现,来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念接轨。第二是走中西化的兼容道路和国际接轨,比如用西方价值理念,用东方材料和意象。第三是用纯粹中国式抽象,和西方抽象艺术拉开距离,保持自己艺术的独立性。


最容易的接轨的方式往往采用第一第二项,而中国抽象艺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受到西方抽象艺术文化的影响,因此,许多画家在无形中认的“师傅”基本上都是西方人,而是还很少有机会和师傅当面接触,只能通过他们的画和文章来解读抽象主义艺术。后来有人意识到,作为中国抽象艺术家的使命,应该走一条中西化的道路,即用西方人的材料来表达自己民族的艺术思想和意境。最成功的要算吴冠中。21世纪,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艺术品市场也越来红火。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大国文化、大国艺术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艺术?是模仿照搬,还是走一条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道路。


油画进入中国100年,基本上已经被中国人认同,但是在根源上,它不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也和中国人的审美有一定的距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但是国画的地位和人数已经在慢慢消解。回到传统是死路一条,抛弃传统也是一条思路,如何在当代和传统之间找到最佳道路?


但是,无论是第一条道路还是第二条道路,都和西方的艺术有关,都是西方艺术基因在起作用。因此,这两种风格的抽象画总是脱不了西方艺术的干系,在视觉形式风格和材料的归属性上给我们先入为主的印象是西方血统。因为离西方太近,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都不太满意这种“混血”的艺术效果。在西方人的眼睛里,和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血缘近的艺术作品,总是有别人的儿子孙子之嫌。 中国抽象艺术老是抱着别人的孩子与西方接轨,是要让人笑话的,没有自己的“种”,就没有话语权!要和世界接轨,就必须远离西方。所谓远离,就是抽象艺术的风格、技法、材料和符号,都应该完全存在于本土文化中的,一眼看上去就是中国文化血统。而这种血统是东方的、本土的,中国抽象艺术视觉精神的。


和世界性的抽象艺术图式越远,说明我们的艺术离世界艺术巅峰越近。因为艺术是文化,文化的基因是顽固的,文化兼容难度也比物质兼容要大。西方人的快餐要攻下中国人的胃口是很容易的,但是西方文化要攻占中国人的脑袋是不容易的,如同要英语取代汉语,是没门的!


远离西方抽象艺术风格、材料、技法,远离冷抽象、热抽象、极少与极多的魔咒,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从中国抽象文化符号汲取灵感,创造与西方抽象主义绘画显著不同的抽象画,在风格、材料、技法上有别于西方,在血缘与基因上屏蔽西方元素,在技术难度与精致性上将西方远远抛在背后,真正做到中国抽象艺术的唯一性、原创性,这可能是中国抽象艺术和国际接轨的捷径!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