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满街尽是读书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7-30]
香港书展,作为现今华文世界最为盛大的书展,立足于繁华自由之都,毕竟气质非凡。好书溢彩,名家荟萃,犹如一场精神盛宴。书展给予各出版社争奇斗艳的舞台,书与人的相遇,成为触手可得的魅力风景。
虽然书展光鲜华丽,书店的寂寞,仍然是难掩的。在香港读者看来,书展是一年一度的“买书节”,狠狠地弥补了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逛书店的失落。香港人也从不讳谈自己对文化的焦虑,这几年来,关于香港是否“文化沙漠”的讨论,多次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特别是2008年的这个悲剧:香港青文书店,老板罗志华正独自在货仓里清理藏货。孰料书籍倒塌,层层将他压在地上,无法动弹。罗志华就这样悄然告别人世,近半个月之后,有人嗅得恶臭,这才发现了他已经严重腐烂的尸体。此事在香港文化界激起不小的波澜。梁文道说,我们很容易就会感到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
罗志华的死,若置于浪漫主义语境中,则是死得其所,穷愁潦倒的他葬身于书籍之中,其传奇色彩丝毫不逊于百经征战的勇士马革裹尸还。若言词残酷逼仄,则意味着商业对文化的吞噬,书店被日益昂贵的房租渐渐逼退到了二楼,形成香港特色的二楼书店,接下来不知退往何处,或者说还有退路可走吗?
书展人流如织,文化与商业的结合,犹显阳光灿烂。文化的蓬勃生机,就荡漾在人来人往间。此番景象,多少可以缓释那种对文化的焦虑。
在内地读者看来,香港书展是一个“猎艳猎奇”的绝佳机会,意味着一次阅读品位的提升与阅读视野的开拓。因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读者阅读层次的不同,一些出版人如履薄冰的地界,之于香港出版人,则可坦然驰行。内地读者与香港读者享受着一些有差异的“阅读权利”,正是这差异,为跨区域淘书注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些暗恋已久的书,亭亭玉立在你面前,实妙不可言。
在书展现场,你可以很容易对读者进行区分。带着拉杆箱来买书,牵着一箱子的书,艰难地穿行在人流中,满脸幸福,如获至宝,却仍不满足,眼神里有难以隐藏的贪婪,随时准备对一本出现在眼前的意中书,毫不犹豫地下手。这样的人,一般来自我辈。慢悠悠地闲逛,神情舒展,会站着花很久的时间翻阅一本书的,一般是香港读者。
香港是一个记载历史的岛屿,香港书展是历史之岛的路牌,我们走在书林之间,仿佛在历史里漫步,这短短的时间,我们的目光能穿越百年吗?历史上的荒谬,遗留的伤口,到现在仍在隐隐作痛。经济繁荣,文化却显出凋敝的晦暗,是香港人内心的悲恸。书展以其盛大,承纳了此二种情感,在疼痛与悲恸间,恰如其分地安置希望与憧憬,喜悦与从容。
殷海光在给林毓生的信中说:“感谢上苍,我们都是读书人。”此情可感。当香港书展渐渐成为华语文化在其流传过程中的恩典,那伸出去的盼望,必然是:我们面对所有华语图书,有云淡风清的喜悦与从容。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