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力证“尧舜”不是传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7-30]
最早瓦片说明当时已有宫廷生活 陶盘“暴露”主人帝王身份 当时文字比甲骨文提前七八百年
陶寺遗址力证 “尧舜”不是传说
尧、舜、禹文明的实际存在,终于从考古学意义上得到了证实。
今天,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手推出大型考古专题展览——“考古中华”。在展出的400多件珍贵文物中,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首次展出。这些文物从考古学意义上证明了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之前的文明的存在。
据了解,以往考古界认为,中华文明形成于河南二里头遗址文化时期,距今3700多年。1959年,考古学家们在那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夏朝遗址。而关于夏禹前的历史一直只是传说,从未被考古证实过。海外学者对这段历史多持怀疑态度。
然而,距今4200年—45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至少将文明时代形成的起点向前推进了500年。陶寺遗址第一次从考古学意义上证明了尧、舜、禹文明的实际存在。
证据1
最早瓦片 突破“秦砖汉瓦”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西南22公里,临汾古为平阳。这座古城的城墙东西有130米左右,年代为距今4200年—4500年。这一时期正好处于传说中尧、舜、禹的时期,这座古城就是当时重要建筑的所在地。
社科院考古所学部委员刘庆柱说,陶寺遗址历史年代上与尧舜时期存在一致性。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也曾在《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一文中指出: “考古研究已经使我们窥见相当于传说中尧、舜时代的社会、文化的真相。已有不少报道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其年代上限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400年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正好与尧舜传说的时代大致相当。”
在这座古城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宫殿区,其中最大的宫殿有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制瓦。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诚表示,有了瓦,意味着有了屋顶。这也打破了“秦砖汉瓦”的说法。有关考古人士笑称,这或许应该称作“尧瓦”。
本次展出中,陶寺遗址出土的一块瓦片,“泄露”了尧舜当年的生活信息。
这件板瓦出自宫殿区,背面有泥,周边有白灰边勾缝迹象,因此考古专家判断其为宫殿屋顶上的板瓦,陶板瓦解决了建筑屋顶外装修技术上的漏雨问题,开创了古代历史上建筑用瓦的先河,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它是砖。
证据2
最早龙纹陶盘 “暴露”主人身份
在本次展出的陶寺文化中,产于陶寺文化早期的彩绘龙纹陶盘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彩绘龙纹陶盘。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在陶寺遗址内,发现了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并出土了规模大、随葬品丰富的“王”墓。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两个珍贵的彩绘龙纹陶盘就出自遗址的大墓当中。直径大约50厘米的彩绘盘,内饰盘龙,龙的口中叼一根松枝。
中国社科院考古专家分析,这象征着墓主的身份和等级,说明墓主是城中的统治者。当时的等级划分已经形成。
考古界推测,该龙盘可能是当时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从陶寺的龙纹陶盘开始,我国的龙形象开始演变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证据3
最早的文字 早于甲骨文七八百年
1984年,一种类似甲骨文的神秘文字——扁壶毛笔朱书,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被发现。
在陶寺城址的晚期居址中所出土的一件陶扁壶上有用红色毛笔书写的字符——“文”字,“文”字的写法与后代甲骨文、金文中“文”字的写法非常相似。这改变了人们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的认识。
许多专家认为,这是早于甲骨文的成熟文字系统,距今4000年左右。毛笔朱书比商代的甲骨文早至少七八百年。
文字扁壶为残器,而在扁壶平直背面另有同样用毛笔蘸红颜色书写的字符。
这个字体尚未被确认,为上下结构,上为圆角方框,似乎象征着城;中为一横线,似乎象征着地平线;下部形似一个人做跪拜样,另外还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红色一周。说明是在扁壶残破后描绘与书写的。
人们对这个奇怪字符至今仍争论不休,甚至究竟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都没法确认,目前存在很多种解释,如命、易、尧、邑、唐等,争论很多,但是考古专家认为,无论哪一个字是正确的,都与“唐尧”、“夏雨”、“夏启”有关。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专家何努表示,以前国外考古界一直认为尧舜只是传说,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如果这个扁壶的背面是一个“尧”字,那么基本可以表明最早的文字提前了七八百年,也可以对尧舜文明进行进一步的佐证。
考古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由于文字不在正规的载体上,所以考古界尚不能明确肯定,但是很多考古专家是倾向于这个文字早于甲骨文这一认识。
其他考古发现
世界最早稻谷 产自中国
在这次展览以前,或许从来没有人相信世界上最早的稻谷产自中国的江西万年县,时间大约在12000年前。
7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论坛上,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做的一场题为《中国农业起源的新资料和新思考》的演讲中,对此有所提及。
在首博的展览中,并没有出现12000年前的稻谷,而是对一万年前的稻谷进行了展出,展出的稻谷产自浙江省浦江县。
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这些稻谷呈咖啡色,在很袖珍的器皿中存放着,需要放大镜的辅助来观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稻谷已经碳化,用手触摸很坚硬。
上山遗址坐落在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万年。当初河姆渡遗址出土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曾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热点引到长江下游地区,而上山遗址又将这一记录提前了约3000年。
夏朝已经用绿松石做饰品
被称为夏都遗址的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曾出土几件绿松石铜牌饰。
绿松石铜牌饰平面呈长圆形,中间两侧呈弧状束腰,两侧各有穿孔钮。在铜牌的凸面(正面)上由许多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粘嵌排列成兽面纹,凹面(反面)附着有麻布纹。
商晚期已经开始“卜卦”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刻辞卜骨,属商晚期文物。主要内容是卜问为攘除众人、牧(一种人的身份)的灾殃而祭祀祖先,并卜问祭祀时所用祭牲的类别。
北齐时期 佛教文化盛行
北齐菩萨头像。发现于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
童子寺是北齐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童子寺遗址内现存有北齐大佛、中国现存最早的燃灯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该寺院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寺院的形制布局以及佛教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