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8部彝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6-08]
近日,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申报的8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
入选名单的8部彝文古籍分别是:清乾隆年间《贿赂经》抄本;清嘉庆七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八年《签书》抄本;清同治二年《彝族六祖源流》抄本;清光绪十六年《献水经》抄本;清光绪二十八年《献牲·合灵·本命方经》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献酒献茶经》抄本。其中《彝族六祖源流》为彝族历史经,讲述了六祖迁移的历史和万物的诞生,反映了彝族宇宙观和唯物史观;《献牲·合灵·本命方经》一书有献牲、合灵、本命方三个内容,体现了当地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书的封面用土布做成,这对研究清代的物质文化很有帮助;《签书》为道光十八年撰写,本色绵纸,线装,有朱底色句读,一页两卦,每卦一彩图,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及美术资料价值。
据了解,截至2010年4月7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收到第三批来自全国各地407家单位和7位个人的12228部古籍材料,经初步整理,送交专家评审的为10945部。在各收藏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经反复审议、遴选、论证,文化部初步确定3005部珍贵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8家单位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彝族拥有载体多样、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彝文典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彝文典籍在万册以上,迄今仍有无法计数的彝文典籍散落在民间。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是楚雄州和云南省重要的彝文典籍收藏单位,至今已收集了近1000册彝文典籍,并成立专门研究科室,致力于彝文典籍的收集、编目、装裱、翻译、整理、归档、珍藏等抢救、发掘、研究工作。最近几年来,彝族文化研究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全院的彝文典籍重新进行查阅、分类、拍照和建档,为全州乃至全省彝文典籍的收集、整理、编目、数据库建设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抢救处于濒危状态的彝文典籍,从2005年开始,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抽出了15名骨干研究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楚雄州委州政府交由全院具体实施的大型彝族文化工程任务——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翻译出版工作中,目前已发行了前30卷。
同时,为有针对性开展彝文典籍保护,楚雄州已启动“五个一百”工程:编辑出版100部《中华彝族文化研究文库》;摄制播出100集人文丛片《中国彝族》;吸纳100名国际知名彝学专家共同打造彝学精品;制作100期大型系列广播电视、报纸栏目《彝学大讲坛》;做好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工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