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养生书大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5-26]
近年来,涌起一股健康养生图书风潮,其肇源应是台湾的吴清忠。他著的《人体使用手册》2005—2006年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成为两岸最畅销的年度图书。吴清忠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医发现,错误的健康观念所形成的错误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疾病的错误处理方式,正是人体慢性病的罪魁祸首。因此他认为,只有恢复正确的生活习惯,了解中医养生之道,才是使人体复原、不生病的智慧。 2008年,吴清忠又推出了人体使用手册续集《人体复原工程》,提出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身体出现不适不一定就是生病,很可能是身体对外来侵害的一种自我修复。所以身体出现了症状,应先思考身体在做什么,再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症状,而不是盲目求助医药。
这两本书,成为当今这样一个浮躁年代,不安的人群进入集体焦虑期后的引爆点。“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看病贵”成为国人的心头隐痛,怎么办?国人回过头来检视,刚好遇上“将中医通俗化”的吴清忠。他的飘红,让国内出版商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养生书市场。于是,涌现了中里巴人、马悦凌、曲黎敏、张其成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于是,《人体使用手册》之后,派生出了《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或许,这些写手册、说明书的人,应该感谢吴清忠给他们开拓了一个不错的营生。
简单梳理完养生书的风起云涌,再看《黄帝内经》。在笔者看来,有关中医养生的图书、典籍往根源上溯,最后就是两本:一本是养生始祖——《老子》;一本是中医始祖——《黄帝内经》。《老子》一书里涉及养生的不多,多是原则、要诀。《老子》一书在流传中部分字句讹漏严重,理解起来有难度,相对而言,《黄帝内经》成书略晚,文字也较详,讲的内容也大多操作性强,比如四季养生、时辰养生,以及如何“不治已病治未病”,重在预防等。正如《老子》一书分“德经”、“道经”,上下共81章;《黄帝内经》也分为“素问”、“灵枢”两部,但上下各81篇。何谓“素问”?其实就是黄帝与一个名叫岐伯的高人对医学“平素问答”的对话录;而“灵枢”的另一个名称是“针经”,主要讲针灸、经络等诊治方法。二者合起来为什么叫“内经”?一般认为,这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叫“ 内经”。
笔者研读《黄帝内经》,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素问》的前五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是进入黄帝内经全书的门庭与要津,务必熟读,其中又以“上古天真论”为甚。它简直就是中国式养生的一把钥匙。比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时候懂得养生之道的智者,能够效法于阴阳之道,适应四季时令的变化,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过分地劳心劳力,所以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和谐,从而乐享天年,活到百岁以后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吃饭时的汤水一样豪饮,把放纵的行为当作正常的活法,造成真元败丧。由于不懂得要保持体内精气的充盈,不知道有节制地使用精神,背离了生命真正快乐的大道,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活到半百就衰老了。
其次,黄帝内经与老子《道德经》的对应互读关系。《黄帝内经》其实是对老子有关养生、摄生的思想,即“长生久视之道”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所谓“养生”,简单地讲就是如何使内疾不生而身健寿长;所谓“摄生”,就是如何使外患不入而保身延年。《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里也有一段论述“得道”的,谈及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圣人在春夏养阳气,在秋冬养阴精,以顺应这个根本规律,所以能同万物一道生发收藏。反之,就会摧残本元,毁坏人的身体。所以,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的始终、死生的本源。违反它,就会有灾害发生;适应它,则重病不生。懂得这些就叫得道。再比如,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妄为常”等语句,也可以更好地帮我们弄懂《道德经》中所言:“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也;妄作,凶也。”借助黄帝内经,我们得以读懂老子的这段玄文。
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而时下健康养生读物的“快餐化”以及阅读者的“速食”心态,其实未必对社会、对个人有益。如果要推荐中医养生书,我首选《黄帝内经》与《老子》。只要能静下心来读原典,哪怕就是啃进去一章两章,领会其中的养生智慧,并对照“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养生就自在其中。如果把原典比作教科书,这里可以再推荐两本参考辅导书:34位医学专家合著的《全注全译黄帝内经》(新世界出版社);王珏、曹军著的《老子养生智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