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观众盛赞朝鲜版《红楼梦》之美“超乎想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5-08
朝鲜两代领导人一直有着很深的“红楼情结”,此次访华的歌舞剧《红楼梦》由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日亲自指导,堪称目前朝鲜规格最高的演出。

  娇弱的林妹妹和倜傥的宝哥哥换成朝鲜演员扮演是什么模样?经典的《葬花吟》用朝鲜语唱出来是什么味道?昨晚,本报记者在北京电视台剧场和900余名观众一起直击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来华首演,熟悉的故事,朝鲜味儿的歌唱,还有华美的舞美,既让观众们感到亲切,也让人震撼。

  亲切:直接采用原著对白

  作为一出近3个小时的歌舞剧,朝鲜版《红楼梦》删去了原著中纷繁的枝节,集中笔墨描写宝、黛的爱情,从大观园初见开始,呈现了月下定情、共读西厢、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和骗婚等情节,以林黛玉香销玉殒、贾宝玉离家出走达到高潮,故事十分紧凑。虽然演员们用朝鲜语演唱,但中文字幕基本上直接引用了原著对白,唱词虽然是创作,也常常化用原著词作,颇有文采,让观众看得分外亲切。

  熟悉:有电视剧、越剧的影子

  看外国人演“红楼”,最担心的是如何演出人物的神韵。朝鲜版《红楼梦》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剧中人物造型与我国观众熟悉的电视剧《红楼梦》十分相像,不仅衣饰华美,黛玉的娇怯、王熙凤的泼辣都颇有原著神韵。他们的演唱虽然以西洋唱法为主,却也能听出类似《卖花姑娘》中的朝鲜民族特色的韵味。看得出,演员们的举止深受越剧表演的影响,黛玉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韵味十足,宝玉哭灵一场戏中宝玉的3次跪拜,以低声的悲泣长歌当哭,都显示出对越剧表演的成功借鉴。

  惊喜:舞蹈创新很“中国”

  除了移植中国戏曲的表演,朝鲜版《红楼梦》也在歌舞场面中进行了大胆创新。第二场中增加了原著中没有的宝黛二人月下定情的情节,并采用了大场面的荷花群舞来呈现爱情的美好。群舞演员们手托荷花,轻移的步伐水一样流畅,宝黛二人在花间穿梭,配合着布景上的湖光月影,美不胜收。

  而在“春满大观园”一段中,群舞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彩绸舞,在欢快的音乐中舞出一片锦绣,大观园的花团锦簇可见一斑。洞房一场,群舞犹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这些舞蹈的举手投足中传递出浓浓的中国味道,给观众们带来不少惊喜。每到舞蹈场面,便是掌声连连。

  原著中荣宁二府极尽奢华,朝鲜版《红楼梦》也通过多层实景将舞台布置得充满诗情画意。大观园中,远处有亭台楼阁参差掩映,近处太湖石、小桥流水触手可及,各色繁花从地上开到天幕上,春色怡人,潇湘馆有千竿翠竹绿意盎然,怡红院廊下几株芭蕉苍翠挺拔,充满诗情画意。仔细看,布景上湖光还不时漾起波纹,紫鹃逗笼中的鹦鹉,鹦鹉会点头回应,黛玉诗稿投入火盆后,火光和烟灰腾起,这些相当完美的小细节,让不少观众为之震撼:“他们做得太认真了!”

严谨考究 韵味十足

  观众盛赞

  “红楼”之美超乎想像

  特派记者 王娟

  来自贵州民族学院音乐系教师张谦,是本届央视青歌赛贵州队的合唱指挥。他评价说,“演出超出了我的想像。很难想像朝鲜人能把一个中国故事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音乐里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也能听到‘阿里郎’的熟悉旋律。演员的水平也很高,贾政和宝钗的声音太棒了!”

  作为合唱指挥,他还特地去乐池观摩了乐队的阵容:“乐队在西洋交响乐的阵容基础上,加入了朝鲜传统的弦乐器,融合得很好。男女合唱队不到20人,却唱出了大合唱的气势,音色、声部都非常和谐,太了不起了!”

  20多岁的秦小姐此前对演出并未抱有太高期望,但昨晚的演出同样让她深深震撼:“虽然语言听不懂,但故事太熟悉了,演员非常投入,不用看字幕也能体会他们的感情,宝玉哭灵一段让人忍不住跟他一起潸然泪下”。一位中年男性观众则表示,外国人能把一个中国故事表现得如此韵味,实在难得,“演员们的身段、舞台上的布景都十分讲究,经得起推敲。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是目前中国许多作品都缺乏的。”

【花絮】

“贾政”流鼻血 坚持至下台

  “宝玉挨打”一场中,扮演贾政的演员唱功了得,多次引来掌声。不过,坐在前排的记者却意外地发现,怒气冲冲的贾政回到座位上,却好像有点异样,几次想用手去摸鼻子。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小动作?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演员的鼻子正在出血。

  这时,正演到贾政怒斥宝玉无心读书结交戏子的情节,血还在往外流,可这位演员根本无暇顾及,而他的状态也似乎并没受影响,充满怒气的眼神,感情充沛的演唱,将一个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展露无疑。

  唱完一大段词,他才趁转身的机会按了一下鼻子,等他再面向舞台时,记者看到他用长长的胡须遮住了血痕,继续演出。记者注意到,当他走下舞台时,一直快走到侧幕里了,他还保持着“贾政”的严峻神态,脚步也没有慌乱,敬业程度着实令人敬佩。 (特派记者王娟)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