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藏家论道

一个香港收藏家世博梦 让全世界人都能看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4-23
一张张微微泛黄的图片讲述着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诞生至今走过的历程;色彩有些暗淡的丝绸方巾、已经不能转动的旋转木马音乐盒,似乎也在诉说世博纪念品在为人们带去的兴奋和欢乐——这批价值超过800万港元的百余件“世博”主题展品,从四月开始在香港展出。

  物品的主人、香港收藏家谭兆璋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它们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世博会历史,关注上海世博会。”

  谭兆璋的世博藏品,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逾千件,但让他略感遗憾的是,这次展览由于场地面积的限制,只能挑出一小部分给公众参观。

  谭兆璋介绍说,自己的世博藏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世博的伟大开端——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二部分是关于巴黎的收藏,这个举办过七届世博会的城市,因为这项盛事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第三部分是欧洲其他城市如维也纳等的世博“留影”;第四部分是美国世博——其中纽约市创下了360天“最长世博”的纪录;最后一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举办的世博会,它们多以探索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为主题。

  一图胜万言,但面对这些藏品,这位年届六旬的收藏家还是兴奋得像个孩子,不等记者仔细辨认就主动介绍:“你看这一幅铜版画,1851年水晶宫的全景图,虽然有些破损,但我们能清楚看到当时建设主场馆一定花费了很大精力,也能看出他们在建筑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

  让谭兆璋津津乐道的另一幅铜版画,画面的主角是巴黎在1889年主办世博会时建成的埃菲尔铁塔。他说,这座300米的铁塔在建成之初,引起了很多争论,“但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一个浪漫的象征”。

  时光流逝,不只验证一座建筑的魅力,也见证着各国国力的消长。一张描述第一届世博会开幕的铜版画中,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坐在中心的位置,周围是来自各国的王公贵族和大商人。谭兆璋说,这显示出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强大。20世纪的前半叶,世博依然只在欧美城市举办,直到197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将世博会带到了大阪,首次让一座亚洲城市成为世博的东道主。

  “今年世博来到上海,中国就是焦点。我相信来参观上海世博的外国人一定会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和这里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谭兆璋说,在筹备展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自己常常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参与世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有时候甚至夜不能寐”。

  不过,这只是他“世博计划”的第一步:由他担任召集人的“香港各界支持上海世博联合会”还将带动更多香港市民参与上海世博会。

  “世博举办期间,我们会组织香港的义工,去上海为参观者提供摄影、保健等方面的服务。我们也正在和上海世博局协商,埋放中国世博的‘时间胶囊’,把本届世博的一些珍贵资料封存起来,分别埋在上海和香港选定的地方,让未来的人们有机会看到中国办世博的盛况。”

  另外一项计划,是邀请香港和内地的画家联手画一张上海世博全景图,把建设者和重要人物都画进去。

  身为收藏家,谭兆璋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藏品能够回归社会。“我能曾经拥有,但不能永远占有。这些历史的宝贝,只有我一个人欣赏是不够的,我想将来把它们捐给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