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作赏析

周顺恺画展受关注 可贵在于与时代同呼吸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3-08




“周顺恺老师画人物,有很多独到之处。来看这次展览,对我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昨日上午,来自大芬村的青年画家小张在深圳美术馆展厅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他前几天就听说《周顺恺中国画展》正在深圳展出,所以这次专门利用周末的时间前来观摩。

深圳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周顺恺中国画展》展出近一个星期以来,受到了许多深圳画家和观众的关注。据了解,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深圳美术馆、深圳罗湖区文联承办,展出了著名画家周顺恺先生的中国画作品40余件,包括历史画、人物画和少数民族风情画,这些作品是画家从艺4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面展示了周顺恺的艺术风貌。本次画展作为周顺恺个人画展全国巡展的第一站,将持续到3月18日,此后还将先后赴中国美术馆和湖北美术馆展览。

多年坚持

重大题材主题创作

周顺恺是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创作者,现任中国美协理事、重庆画院院长。他长期从事历史画和人物画的创作,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学术研究活动。他的代表作《最后的嘱托》、《巴金》、《东渡黄河》等都广受赞誉。近年来,他又把目光转向现实生活,描绘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创作的《熊猫图》、《童叟图》等作品也获得了业界认可。

深圳美术馆馆长宋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周顺恺作为全国著名的画家,几十年来在重大题材和历史人物作品的创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画家对于主题性的创作也不断地淡化,他们转而热衷于走市场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顺恺多年坚持重大题材的主题性创作,这是很不容易的。”宋玉明介绍,周顺恺以严谨的造型手段,凝炼遒劲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个性典型的民族艺术形象。他的作品注重意境创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笔墨凝炼、深厚,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正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宋玉明认为,周顺恺笔下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能够准确地把握出每一个人不同的精神气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典型个性。值得关注的是,周顺恺的作品往往能够传神写心、以情动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比如在全国美展中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发表在许多报刊上的作品《最后的嘱托》,描绘了1975年那个特殊年代周恩来总理病重时,对邓小平同志的殷殷嘱托。这幅画通过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表现出了人物的思想境界,更体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宋玉明认为,周顺恺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整体画面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强,这也是他在艺术上能够屡屡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周顺恺眼中的最高境界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周顺恺坦言,他们那一辈人都有英雄情结,加上他是部队出身,因此走上历史人物画这条道路可谓水到渠成。他介绍,画历史人物要避免脸谱化,他在创作时往往要进行大量调研和采访,将人物摆到特定情景当中去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画画不是画表面的东西,而是要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周顺恺认为,人非草木,人是有精神、思想的,画人物应以形写神,才能使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才能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每个人不同的精神气质。

周顺恺笔下的人物,很少有大喜大悲的神态,无论是鲁迅、巴金、苏武还是邓小平,都形容平静,唯独眼神悄然流露出内心的波澜,似乎画家希望将这些人物的传奇性抹去,只凝固某一瞬间,为观众展开无限想像的画卷。周顺恺说,他眼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尽管他画面表现的是与大自然搏斗、与命运搏斗的人物,但因为他们具有大家大国的情怀,所以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坚毅与隐忍,这也是周顺恺在艺术生涯中最着力刻画的一种精神境界。周顺恺艺术上的导师和知己、著名画家李宝林介绍,周顺恺40多年来始终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历史、关注人民,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很有影响。“他一直从事历史题材创作,潜心研究,在当今商品大潮中实属难能可贵。”

借此展览

推动深圳美术创作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周顺恺历年来的代表作品,其中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最后的嘱托》,这幅作品同时也被关山月先生看中,亲自推荐获得“关山月奖”;有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并在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获奖的作品《巴金》,有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东渡黄河》,以及《祥云》、《朱德》、《鲁迅》、《苏武》等。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他与李宝林先生合作的作品《大会师》,这幅作品长达五米,高三米,是此次展览尺寸最大的作品。同时,这幅作品曾为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纪念邮票,原图创作于30多年前,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后不慎丢失。这次展出的是2008年艺术家重作的作品,尺幅比原来更大,画面也有部分调整。

“此次《周顺恺中国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前段时间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深圳巡展’,周顺恺先生就是其中的作者之一。当下的社会非常需要能够反映新时代面貌的作品,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借’这两个展览的‘东风’,推动深圳美术界在这方面的创作。”宋玉明说,希望前来观摩的深圳画家和观众,可以在展览中得到启发,并在日后的创作中有所借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