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南澳Ⅰ号"将被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一号工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2-07
(李怡青 李栩 陈妍)备受各界关注的“南澳Ⅰ号”将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入今年“一号工程”,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随后国家、省、市文物部门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船体打捞出水工作。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5日在粤东南澳岛进行调研时指出,“南澳Ⅰ号”和“南海Ⅰ号”是中国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国家同国际交往的重要物证,“南澳Ⅰ号”发现以来有关部门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这一珍贵的水下文物遗产从一开始就得以完整的保护,对下一步的发掘和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将为中国今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单霁翔强调,要把“南澳Ⅰ号”作为今明两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展开,要前瞻性地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让“南澳Ⅰ号”发掘工作经得起国家、历史、社会、民众的考验,为民造福。

  据介绍,由于“南澳Ⅰ号”科研学术价值不菲,发掘工作将被列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将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然后在夏季台风季节期间做船体挖掘方案论证,如果天气、海况理想的话,将在秋季进行船体探摸工作,然后,争取用1年的时间将船体打捞出水。因为古沉船船体发掘工作工程量大,难度更是未知数,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信心挑战这项工作。

  2007年5月25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乌屿与官屿之间半潮礁(俗称三点金)发现了1艘古沉船和一批瓷器。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鉴定,该船是明代古沉船,瓷器是宋、元、明时代的古瓷器。2009年9月,被命名为“南澳Ⅰ号”的明代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程正式启动,但受气候、海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抢救发掘工作推迟。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