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十位大师远去:耀眼星辰陨落唯精神长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2-18]
编者按
编者按 回首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文化大师离我们而去。先是1月武侠文学宗师梁羽生撒手人寰,继而短篇小说“圣手”林斤澜与读者不辞而别,紧接着,两位哲人——季羡林、任继愈又在同一天离我们而去,临近年底,列维·斯特劳斯和保罗·萨缪尔森两位曾影响中国学界和思想界的外国学术大师也永远闭上了双眼……对于那些长期受到这些大师智慧和人格哺育的读者来说,2009年,注定是令人神伤的一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再耀眼的星辰也注定会陨落,唯有精神可以长存。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同回望他们的生命脚步,感知他们的心灵旅程,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季羡林:智者乐 仁者寿
生平: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专家、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文化贡献:季羡林先生在东方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主要社会学科都有极高的造诣。举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均被他纳入到研究范畴:从佛典语言到佛教史、印度史,从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到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从唐史、梵文的翻译到散文、序跋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他无一不精深涉猎。
评价:季先生所取得的成就,世界上很少有人能超越他。——哲学家汤一介
梁羽生:破读万卷 神交古人
评价:他是个永不过气的武侠大师。 ——武侠小说专家冯知明
生平:梁羽生(1924年~2009),广西蒙山人,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话》、《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
文化贡献:与金庸、古龙并称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创造了武侠小说新格调。梁羽生首创兼叙传奇、融合历史、并处朝堂与江湖的武侠风格。梁羽生32年写了35部小说,计100余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创作起点既高,而又能始终保持其高水平发展,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奇迹。
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且自成一家。他笔下的侠士,个个“身无半亩,心怀天下,破读万卷,神交古人”,与金庸、古龙笔下的侠客有很大区别。
杨宪益:中西合璧 译坛泰斗
生平:杨宪益(1915~2009),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产生广泛影响。
文化贡献:杨宪益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贡献卓著,在古典文学方面第一次翻译了屈原的《离骚》和《红楼梦》全译本,在现代文学方面在世界上译介了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作品,鲁迅能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不开他的成功翻译。此外,他还翻译过《李家庄的变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雪峰寓言》、《大林和小林》、《王贵与李香香》、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大型歌剧《白毛女》等。可以说,如果没有杨宪益,中国文学,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就不可能及时地被世界了解。
评价:他是个学贯中西的翻译家,这样的学者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骄傲。——作家范敬宜
丁聪:幽默性情 豁达胸襟
生平:丁聪(1916~2009),别名小丁,上海人,著名漫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第一、三届理事和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贡献:从走上画坛初显身手的时候起,年轻的丁聪便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丁聪最初显露出的这种社会讽刺的特点,在后来的创作中蔚为大观,它与政治讽刺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为他的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1980年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他以超常精力从事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工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之大超过以前作品的总和。他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作品,从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过。近20多年来,他共出版了30多种漫画集。
评价:他的许多漫画,针砭现实、讥弹世态,充分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世界命运的关心,体现出他对社会、人民的责任感。
——作家池北偶
列维·斯特劳斯:身在顶峰 心怀忧郁
生平: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被称为“现代人类学之父”,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开创了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学派,改变了西方对于“原始人”的看法,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了整个法国学术界。
文化贡献:列维·斯特劳斯等人倡导的结构主义认为存在主义忽视了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理论以来作为人类心灵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理性、无意识。因此,结构主义者们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根基、以索绪尔等人的结构语言学为武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存在主义以及一切主体意识哲学的挑战,列维·斯特劳斯因此成为欧洲当代反传统思想的先驱。
评价:一生致力于理解和解释不同的文化——它们的力量、差异、伟大和脆弱——的思想者”。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保罗·萨缪尔森:科学分析 惠及众生
生平: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世界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销售量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化贡献: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
评价:在提升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方面,萨缪尔森比任何当代经济学家的贡献都大。——诺贝尔奖委员会
林斤澜:文尽奇诡 人淡如菊
生平:林斤澜(1923~2009),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其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他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年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文化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斤澜的创作别具一格。 他的作品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小说的影响,也吸取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小说技法。他后期的小说,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以冷隽与奇诡的风格著称。因此,他又被称为当代“新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
评价:是一个匠心独运的作家,并具有智慧之心。他有独立的人格、不屈的精神、高贵的灵魂。他认为作家应该坚持独立思考的底线。
——小说家刘庆邦
任继愈:沉潜笃实 勇于创新
生平: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1942年~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1964年,他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
文化贡献:任继愈先生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提出的“儒教是宗教”的论断在学术界引起巨大震动,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他以整理传统文化资料为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先后组织、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多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
评价:诚信不欺,有古人风。——哲学家熊十力
唐德刚:十思后言 语轻意重
评价:唐德刚是现代中国最活泼、最优秀的历史学家。——作家李敖
生平: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 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7年。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后兼任东亚研究系主任12年。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文化贡献:唐德刚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者,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除此之外,唐德刚的散文可读性颇高,被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誉为“唐派散文”。在学术态度上,他受柳诒征及其他学界前辈影响极深,肯定中国文化。
王世襄:昂首犹作花 誓结丰硕子
生平: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祖籍福建,1914年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
文化贡献: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造诣。王世襄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注重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迄今已写出专著10余部、论文90余篇。其中,在家具方面的专著《髹饰录解说》和《明式家具珍赏》等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文等数种版本。
评价:当一种文化不断被破坏、不少传统工艺面临消亡危险的时候,人们欣喜地发现,还有一个王世襄在。
——作家李辉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