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王蒙的“最好”观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1-07]
对于王蒙“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的观点,我持赞同观点。说中国文学处于最好的时代,是从中国内、外环境两个方面讲,即作家没有压力、大众比较宽容、政府也很宽容。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现在是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时代,和过去文化知识掌握在小众手里的时代不同。文学发展的繁荣,每个人不仅成为文学的爱好者,而且是文学的写作者,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出现更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平台。
针对只见群星灿烂不见月亮,经典太少的现状,我认为,经典是在大众的检验之下形成的,没有大众的检验就没有经典可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经典,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流行的博客、短信、流行歌曲等,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这正如唐宋时期的诗词,在当时是流行文学现在却成为经典一样。所以不能因为现在看起来不是经典,就否定它。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崔健的《一无所有》就成为今天的经典。
同时,现在还是一个宽容的时代,不会出现动不动就封杀、批判的现象。如卫慧、棉棉如果在前二十年、前十年就会受到封杀,而现在则允许讨论;如郭敬明、韩寒、低龄化写作、小女人写作等现象虽然存在争议,但仍然在发展,有人喜欢,并没有人去禁止。现在不再是从一个标准来衡量作家、作品的时代了。
而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作家们虽然极大地追求经济利益,但是每一个作家还是希望自己得到大众的认可,有人喜欢,这就决定作家会有意地改进写作,注重创作质量。
说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代并不是说现在的作品是最好的。其实现在文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作家的修养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有生活经历和经验,但是知识性比较欠缺,叙述方法不够;而年轻的作家大多对西方文学传统吸收比较多,但对古代传统继承较少,他们从叙事手法上和叙述方式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不够全面。所以我们的文学从整体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在现实中沉淀下来,不再以追求市场利益为目的,而是以创作优秀作品为目标,对生活、知识等进行多方面的积累。
要建立良好的文学生态。从目前看,有两个方面急需改进,一是现在的批评比较少,要么批评家粗暴地对待作家,要么作家拒绝批评家的批评,两者还没有形成互动和对话;一是文体的发展越来越偏向于图像,创作雷同现象严重,虽然视觉效果可以给人冲击,但是却很难让人沉静下来,更缺少一种创作的主体思考。
所以,中国作家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写作,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唯一的目标,中国有自己的读者、环境,只要自己的作品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何愁得不到诺贝尔奖呢?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