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瓷的机遇与挑战 - 观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有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31]
标签:名瓷 上海艺术博览会 艺术家 收藏家 艺术品 景德镇 饶中亮
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假上海商城举行.今年是第十三届,与往届相比,可能中国当代名瓷的展览与推广力度以及市场的关注度都有较大变化,值得艺术品收藏者关注.
从规模上说,本次展览馆实际只开放了三层,而第二层的东侧整整一个层面,被辟为中国陶瓷馆,这是历届博览会所未有的规模.如果我们将艺术品的品种按照当前的市场规模来衡量,无论从介入的群体还是成交的规模,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中国当代名瓷应当还是属于小众收藏.因此,在金融危机尚为完全消散,艺术品市场景气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如此高规格地展示中国当代名瓷,应当说是这次艺术博览会的一个亮点.从参展的陶瓷品类来说,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品种.惟有汝瓷未有参与,凸显的其仍然相对市场弱势.
画廊和专业经营机构的兴起
和历届名瓷展示,大多有艺术家本人出席,自己现场叫卖相比,此次艺术家本人亲自出席的少了.特别是资深教授和国家级大师,几乎没有现身.他们的作品,都是有专业的画廊或者类似于协会的专业机构来代理了.画廊的经营,也越来越专业化,专注于艺术家的推广与宣传,而不是兼营礼品瓷和低档商品瓷.这显示出画廊的眼光非常长远,对艺术家的合约关系相对稳定了.从这届艺术博览会笔者了解到,我国著名的拍卖公司,和画廊的业务关系,已经开始形成.可以这样讲,如果说历届博览会上,画廊是把"活下来"作为第一要务,什么赚钱卖什么,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一届,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画廊开始考虑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收藏家的长远需求,买卖双方的良性循环开始形成.这样一来,当代名瓷,也在逐步同国际上艺术家--画廊--拍卖公司的经营链条靠拢.我国当代名瓷的收藏家,传统上是直接从艺术家或展销会上拿货,从目前情况看,价格似乎比画廊要便宜一些,但是长远而言,画廊作为收藏家和艺术品二级市场流通的重要中介的地位的稳固,对收藏家是一件好事.我们经常说的当代名瓷收藏过程中的所谓真伪问题,价格透明度问题,流通性问题都会比较顺利地解决.
学院派的迅速崛起
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景德镇美术协会设有专柜,加上其他机构的摊位,如此大规模集中展示学院派的作品,为历届博览会所罕见.其中,尤其以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为重点推介对象.他们有的已经是教授,有的才仅仅是讲师,但是,观看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工艺,材料,还是题材,处处见到创新.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又清晰可见其传统根基,因为在目前阶段,还是比较容易引起收藏家的共鸣.上海某家画廊,就毅然放弃历届博览会中主要销售大师作品的策略,在本次博览会上,完全是以中青年学院派艺术家为主,和下阶段拍卖公司的主推中青年艺术家完全吻合,这应当不是巧合.
景瓷已经不是一枝独秀,其他产瓷区和其他地区艺术家积极参与,收藏投资价值显现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近年来,老气横秋,固步自封,少有创新精神,而名瓷的价格,确是在全国之上.但是,本届博览会上,来自其他产瓷区的名家,似乎有迎头赶上的趋势.龙泉青瓷这次阵容整齐,名家悉数登场;连钧瓷,也有颇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参展.无论从作品的创新性,还是价格上,都比景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著名的画家积极参与当代陶瓷的创作,已经不是被有些景德镇人讥笑为"玩票",而是相当普遍的艺术现象.他们作品的价格,和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处在同一水平,甚至更高.艺术品类的相互借鉴,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
大家和一般名头作品价格差距拉开
被市场公认的大家的作品,其市场价格可以说是飞涨.在上一届博览会上,某位大家的瓷板画卖了100余万,还曾经引起轰动.现在,大家的作品,100万开价的比比皆是.而中小名头的,价格和上一届的差别似乎并不大,有些甚至还降价.
市场参与者入场谨慎
和宏大的展览规模相比,我的观察,和历届参观人数相比,此次人数相对较少.特别考虑到昨天是展览的第一天,未来参观人数不乐观.当然,这不是陶瓷馆的个别现象,整个博览会都是人流冷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清晰可见,艺术投资还是不能盲目乐观.观看的人多,掏钱买的很少.我们在充分肯定当代名瓷的火热现状和美好前景的同时,也必须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