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的第三幕(右上图)令新版《我爱桃花》引发争议。剧组供图
10月20日晚,作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开幕演出,新版《我爱桃花》在大剧院上演,本报20名读者观看了该剧。新版《我爱桃花》颠覆了以前的演出版本,将原剧本中从未搬上过舞台的第三幕首次搬上了舞台,观众的争议较大。关于该剧的剧情,有8人认为很有现实意义,占40%;8人认为最后一幕的增加使剧情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占40%;还有4人认为该剧剧情有些深奥,占20%。最终,该剧获得了7.9分的平均分。
诗意台词获好评
话剧《我爱桃花》是一个戏中戏话剧,排练场里,三个人在排练《醒世恒言》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时,冯燕与张婴之妻通奸。某夜张婴醉归,张妻忙将冯燕藏在柜中。张婴醉卧时压住了冯燕放在椅子上的巾帻,冯燕欲逃时,示意张妻将巾帻拿来,但张妻会错了意,以为冯燕要张婴腰间的刀杀自己的丈夫,遂抽刀递与冯燕。原小说中,冯燕见刀觉得这女人心狠手辣,便一刀把女人砍了。排练场上的男女主演之间恰恰是婚外情人关系,因此戏每每排到此就进行不下去,剧里剧外引发了一段古今交错的爱情故事。
该剧充满哲理和诗意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戏剧结构成为该剧最吸引人的元素。该剧剧本由诗人、编剧邹静之操刀,因此剧中充满诗意的语言无处不在,其中张妻双手持刀时说的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她说:“宝刀啊宝刀,秋水一样的宝刀,借我一用,杀出一个幸福来。”这种充满血腥的杀戮场面,在邹静之笔下,却带有几分浪漫和诗意。富有寓意是该剧台词的第二大特点,一句台词“会错了意”代表了多重意思,也揭示了婚外恋的尴尬与无奈,令人深思。问卷调查显示,台词成为该剧最成功的元素。20位观众中,有13人为台词投下了一票,占总数的65%;另外,剧中人跳入跳出的表演方式也让一些观众感到新鲜,有7人认为演员表演最成功,占总数的35%。
增加第三幕引争议
在该剧之前的演出版本中,故事结束在戏里的故事——经过一番商量,演员们认为三个人都罪不当诛,因此将原故事的结局改成冯燕与张妻厌倦了偷情,两个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张妻从一个风情万种的情人变成了一个务实的妻子。到此,故事戛然而止,这个结局带给观众很多思考。因此,此前的版本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成为小剧场演出的经典剧目。
但此次该剧在演出中增加了第三幕现实部分的演出,剧中的冯燕演完戏回到现实生活中,本想自自然然地结束这一切,却发现一切已经无法回到自然的状态,情人离自己远去,妻子和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交易。对于新增的第三幕,有些观众表示很喜欢,觉得这种残酷的结局更加符合现实生活,8人表示最喜欢剧中这一部分。但是也有一部分观众表示,这种结束虽然使整个戏的警示作用加强,却显得画蛇添足,缩小了思考的空间。同时,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分的加入破坏了整部戏风格统一的完整性,有10人表示第三幕的加入使得剧情显得拖沓、冗长。
“局外人”最受欢迎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剧中张婴的扮演者本来是一个配角,但因为他是剧中头脑最清醒的一个人物,因此也格外得到观众的青睐。剧中,张婴的扮演者相当于戏曲中的丑角,语言幽默、滑稽,常常说出一些十分具有哲理的话。比如剧中面临婚外恋的两个人,感到迷茫、无助,不知道如何是好。张婴随口说:“从唐朝到现在1000多年了,哪有什么好办法啊。”类似这样的台词博得观众一笑。因此,有12人认为张婴表演得最好,占总人数的60%。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