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视对当代名瓷中残品的收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24]
标签:残品 名瓷 瓷塑 釉里红 居仁堂 景德镇 饶中亮
最近反复翻阅了几本对收藏当代名瓷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有些有意思的感想.今天先谈一点关于残品,尤其是当代名词中的残品,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够年份,好象只有元青花一类的瓷片才值得收藏.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已经被专业博物馆,专家学者认可的一些近当代名瓷的残品,可能会对收藏家的价值取向有所帮助.
吉林美术出版社,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民国瓷艺精品,第22页.居仁堂制款,粉彩荷花双碟图薄胎盘.整盘经碎片拼接,上沿完全损失.这是一件"标准的"残品.1916年,袁世凯称帝改号“洪宪”时特制瓷器款。居仁堂原名海宴楼,是慈禧太后所建。后袁世凯称帝后将该殿作为寓所,并改名为居仁堂。“居仁堂制”款瓷,是正宗的“洪宪”瓷,是督陶宫郭葆昌邀集清朝御窑厂的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瓷器为蓝本,精心仿制,制作了一批共约百件的高质量瓷器。袁世凯从称帝到下台仅仅83天,而正宗的洪宪瓷不过百件,所以,尽管距今不到百年,还是真品难求.大多数市场上流通的所谓洪宪瓷,包括拍卖品,均为仿品.了解了这一背景,这一件残品亦弥足珍贵.
同上,第197页,加彩布袋和尚瓷雕,曾龙升款.布袋上口丢失,亦属残品.曾龙升,江西省丰城县人,生于l900年,卒于1964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雕塑名家。曾氏是景德镇现代雕塑的鼻祖,逝世距今不到50年,但现在已经是真品难求,仿品无限.
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卷2,第84页,三鹤,釉里红虎爪罐,制.釉里红发色不够纯正,有结疤,通体有爆釉.且是一件小品,尺寸仅为高10.7厘米,口径3.7厘米.傅尧笙,江西临川人,1935年生于景德镇,卒于2003年。他12岁起便进瓷厂做工,195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进修班,1978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本书1998年出版,其时傅氏大件作品尚有可能入典,却收入此件,并经专家高度评价.对比现在媒体喧嚣的"高精绝"的选择标准,实在令人嘘吁.傅氏英年早逝不到十年,连拍卖大行都求真品而不得,小品和残品又何不入识家法眼?
上海书画出版社,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陶瓷雕塑卷,第123页,白瓷点彩瓷塑,春讯,唐自强制.作品为一古代仕女,含羞而立,惟颈部完全断裂,系重新粘黏.此为唐氏文革后期的代表作品,殊为难得,编者引为珍品而入典.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曹春生,在同一本书,第78页这样评论这件作品:唐自强的"春讯",以流动的线感滑落少女体态的姣美,并生产出一批批抒情意味的影青瓷塑,唯美是崇,感人心境.这些如玉品相的瓷塑作品,以更加独立的雕塑语言呈现出现代装饰的审美意趣,使玉瓷文化上升至一个极高的境界.景德镇后来出现了一大批仿制品,粗制滥造,不堪入目.数年前,我在文物市场购得这件作品,因为没有属唐氏名字,加上人物的发饰有微残,仅得普通工艺品之价.几年前,唐自强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我特意拿了这件作品给他看,他立刻露出欣喜之情,当即在作品底部签上自己的名字.
还有一些类似的作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心人可在日后读书时留意细细品味.行文至此,我不禁掩卷长思.在浩如烟海的当代名瓷作品中,典籍的编者为什么会弃精品完品不入而有残品登堂入室呢?他们要留给后世什么信息呢?
认真地,反复地翻阅这些典籍,绝对有益无害.那些精品的艺术价值自不必说,但是残品的入典的确需要我们花一点心思去细细体味.那些已经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中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迪,可能不光是艺术史,其中的方法论,是不是对我们将来的收藏有借鉴呢?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