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瓷进入没有大师的年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23]
标签:名瓷 工艺美术大师 名单 江西省 作者: 饶中亮
我曾经将当代值得投资的陶瓷名家分为几类人,并粗略地划定为100人左右.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在当代名瓷收藏领域,已经是达成共识的.文章完成之时,有些重大事件尚未发生:第五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尚未评定,第四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尚未评定,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号还没有确立,当代名瓷还没有成为全国性拍卖行的常规拍卖品种.现在,基本面看似发生了一些变化:陶瓷类大师的人数大增,而以前没有进入人们视野的中青年教授成为拍卖行的新宠.2009年江西省又将开始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可以这样讲,把最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大师教授算进去,这已经不是一个100人的名单,而是一个将近300人的大名单了.
怎么看待这种新变化?要从两个方面看.
首先,当代名瓷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窑口,组织系统,工艺,理念,教育等等.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如果你在上面的所谓重大事件发生之前已经确立了当代名瓷的名单,这个名单仍然没有减少的变化.现在有些人往往将名瓷的收藏与投资等同起来(我会另文说明二者之间的异同),但是,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六年前的这100人的名单,已经从绩优股变成绩优蓝筹股.这几年的价格走势已经大大超过我原来所说的平均每年20%的升值.
其次,我们必须看到,涉及的人数变了.如果是从省级大师的名单中进入到国家级大师,可以说,艺术家的事业更上层楼,收藏家的眼力得到确认.实质上,上边的名单没有发生变化,反而更具有含金量.新晋的大师,我们就要小心了.已经评比过的,人数众多.今年要评上的,恕我直言,各方利益所致,人数会更多.我的意见,是冷眼观察.如果这个名单的人还在往将来的国家级大师走,原来的名单仍然没有变化,只不过是国家级大师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而已.
我并不是惟国家级大师为上.从最近几年的评比看,国家级大师的尺度掌握得还是比较严格,人数还在合理范围内.至于江西省和景德镇市级大师,人数已经过多过滥,完全失去了指标作用.光环而已,不看也罢.
值得注意的,还是我在几年前指出的价值洼地.除了景德镇,其它窑口的国家级大师人数还是比较少.汝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位国家级大师.其中,孟玉松可以说是无冕之王,值得关注.她的作品价格大概只是景德镇大师的几分之一.钧瓷的规模不小,但也仅得区区几位国家级大师.真正有全国影响力的,是已故的德艺双馨的晋佩章大师,目前价格也不高.这些名家,当在原来的名单里.如果实在要套用投资的概念,就称为潜力股吧.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100人的名单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基本上是加法,而不是减法.我在六年前曾经明确指出陶瓷院校的资深教授.这个资深的概念,现在要进一步明确了.不单是能力,职称和年龄,更重要的是成就和机遇.嘉徳09春拍推出的几位年轻的教授,现在议论很大.以我对嘉徳的观察,它是铁了心的要引导市场.如同油画界的F4,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艺术史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收藏家们可能将这些新锐的价格和名单中的其他艺术家相比较,从而确定一个合适的收藏价位,因此,他们大多表现为很失望.我的看法,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艺术市场每天都在演出新的剧本,买不买门票是你自己的事.这些新锐的价格,将来会很高.值得不值得,见仁见智.
从收藏家的角度,唯一要做的,还是那句老生常谈:多看少动.谋定后而动.无论是主管部门,拍卖市场,大专院校,对人的看法,尽管有偏差,但都逃不开对陶瓷艺术史的研究.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