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上海收藏文化周:民间"百宝箱"展上海之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10-09
为配合今日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召开,汇聚了上海市收藏协会百余位藏家藏品的“2008海派民间收藏展”昨日在浦东金茂大厦亮相,同时也拉开了首届“上海收藏文化周”序幕。该展主要由100件古玩艺术品与25家民间博物馆藏品组成,足以展现上海民间收藏“半壁江山”美誉的风采,也印证了“收藏”绝非高不可攀。



此次海派民间收藏展的展品估价约为3至5亿元人民币。其中,特大展品鸡血石大屏《桃园结义》重达2吨,估价1.3亿元。

而一件小小的释迦牟尼佛座像尤为引人注目,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色泽温润,绿中透黄。据上海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吴少华介绍,这种材质叫做“艾叶绿”,“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尊为寿山石之首,只可惜这种矿石早在清代就已绝迹,所以更为珍稀。”

慈禧御用白地青花九缠枝莲大盘也是重量级展品,款署“储秀宫制”的大口盘径大至71厘米,淳朴庄重,古朴雅致。据介绍,除了元代龙泉窑曾经烧制过如此大的瓷盘外,清代康、雍、乾三朝都鲜有所见。

收藏展现“上海之最”

从剪刀到筷具、从打火机到小火表,琳琅满目的藏品充满着怀旧的气息。其中不乏众多的“上海之最”。

长长的盒子是上海最早的无线电,1921年由美国RCA公司生产;诞生于1897年的吕宋彩票十张套票是上海最早的彩票;最早的香烟牌子是上世纪30年代由华品烟草公司发行的73片《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因为发行量少,据说当时只要集齐一套就可以换取一辆洋车。解读——

上海收藏呈现五大变化

上海素有中国民间收藏“半壁江山”之称,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类民间博物馆就办得如火如荼,说起如今的民间收藏,吴少华归纳出了五大变化:“一是收藏主体发生变化。从前以工薪阶层为主,如今更为多元化,这次参展的藏家中企业家就占了30%。二是藏品的变化。说起民间博物馆,大家会想到筷子、钥匙等生活器物。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以艺术品为主。三是目的改变,从前是偏重投资理财,但现在更追求自娱自乐、陶冶性情。四是来源变化,过去的藏品主要锁定国内,现在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回流。五是当代大师作品受追捧。本次展览中就有张国禄、金世权等工艺大师的作品。”

上海藏家更为理智成熟

不少人对品目繁多的生活器物收藏颇为不屑,吴少华却指出:“它们和艺术品收藏是相辅相成的,同样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只是承载的内涵不同。一个偏重历史,一个偏重艺术,适合不同经济条件的藏家,让收藏不再高不可攀。”

至于上海藏家为何鲜有收藏当代艺术,吴少华解释:“这只能说明上海藏家的理智、成熟,不轻易跟随市场,他们更注重藏品的工艺、材质和观赏价值。”(王健慧)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