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作品《牛伯图》
周波,岭南画派著名代表画家,人们常常把他与林墉、杨之光、伍启中并称为当今“岭南画派四大天王”。15岁成名,作品被海内外著名博物馆收藏,低调的周波竟然从来没有举办过一次个展,以至于成为关山月大师一生的遗憾。从今天起至13日,已过7旬的周波画展“生活”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这是该老教授、老艺术家首度举办个展。
周波曾以《北京的声音》闻名全国,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生。1940年1月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如今的他已经是横跨近半个世纪的老艺术家了。稍年轻一辈的画家,都尊称他为广州美术学院的“大师兄”。
不到70岁决不办个展
早年于美院附中就读的周波,因毕业作《北京的声音》发表于《人民日报》而闻名全国。这幅反映新中国渔民迎接新生活的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规律探索上的早熟与自觉。
虽然很早就出名,但周波也很早就下定决心,不到70岁,绝不举办个人画展,他说要将有限的精力用来复兴国画和培养国画人才。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大师级的艺术家,周波曾师学于德高望重的关老。周波说,当时关老很欣赏他的人物和速写,就不停地催促周波说:“什么时候能看到你作品的个展啊,你的画很不错,不要一个人关在家里边欣赏啊!”周波回答说,“我的个展可能要等到70岁以后啦。”关老马上说,“我等不到这一天了,快点搞啊,不要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周波说,等到想起确实该搞画展的时候,他才想起了关山月的话,没想到关老真的没有等到他画展举办的这一天,20世纪初就离开了。周波说,这也许是关老的遗憾,但也是他的遗憾。周波说,如今举办这个画展,可能会有很多艺术界和金融界的人士来到现场,但他的画展主要还是强调学术性,有些画不管出多少钱“不择手段”融合
东西方绘画技巧
周波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他常常带学生下乡,南下海南通什,北上甘肃敦煌,东走福建惠安,西行广西百色、云南西双版纳。同时,他是实干主义者,更是一位抓住人物精神状态和心灵活动造境的高手。每次下乡写生,周波都带回一批作品,作品画面面颇有“鲜活”的感觉。
如何将西方素描技法,融入现代中国画表现体系,如何将西方的色彩和中国画的黑白线条,巧妙糅合一起“融合”?周波在这方面作了“不择手段”地运用。在《新瓦房》(1987)、《牛伯图》(1990)等作品中,借鉴中国民间年画、剪纸对黑、白,实、虚,对空间纯化处理,试图使主体人物与背景空间的色彩关系,有意识地强化与调整人物外形廓角线,采取重墨双勾,达到人肤色的彩度与透明感。在单纯的背景下,虽然在主观处理光影的手法上与西方绘画如出一辙,但是略带主观色彩对客观周边情景的感受与空间组合在一起,使这些平平常常的场景被赋予了如诗般意境。
对话周波——迟开个展因对艺术有清醒的认识
广州日报记者:您为什么非要70岁后才举办个展?
周波:一个人在艺术上选择的道路,与其秉性息息相关。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性喜说笑,待人遇事从容随和,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着清醒的认识。举办画展是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好机会,但我始终认为我的作品和古代以来著名画家的国画差距太大,所以决心要等到70岁以后才举办个展。到了这个时候,我想以学术展的方式,可以对自己的艺术之路进行一个总结。
广州日报记者:您的人物画线条灵动,色彩艳丽而不张扬,您是如何做到的?
周波:为取得色彩上的突破,我曾多次到敦煌临摹其壁画的色彩,吸取其宝贵的经验。同时,日本画在这方面很有见地,我也学习日本画,汲取其艳丽而不张扬的色彩,于笔墨间又透出一种沉静的意境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创作的《东瀛百美图卷》(又名《扶桑百美图卷》,宽约40厘米,长约230厘米),横列百位恬静安详的东瀛佳人而各竞其艳,严谨的工笔人物描绘色彩艳丽而不失典雅,这可以充分显示我在借鉴外来画种上所下的苦功。
林墉评周波:
他有的是,生活,再生活!
画展开幕前夕,前省美协主席林墉先生与记者聊了他对周波的画以及对周波这个人的看法。他说,“几十年至今,他与我,我与他,总时时会说几句,见见面,并笑了又再笑!”以艺术来说,林墉先生认为周波是不求深重不求深刻,也无伟大,他有的是,生活,再生活!不在惊人,只在感人,不在狂野,只在活泼,一味生动,一味多彩。生活带来了可喜的真实,真实又带来了可喜的激动。周波的作品,在给人快乐的真实的可喜!,都是不卖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