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沪举行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艺术工程。今年正值它落成50周年,“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日前在上海中国画院开幕,展览集中展示多位雕塑大师作品、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以及相关珍贵影像资料,揭开纪念碑建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建造推动中国雕塑
展览中,参观者可以看到艺术家王临乙完成的新中国最早的大型浮雕《民族大团结》、已经做出石膏草型而最后没有采用的长征题材浮雕《强渡大渡河》、董希文的手绘画稿《武昌起义》等。
此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征稿到最后落成,其实也是中国雕塑人才的储备过程,更为中国雕塑在中西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推动。
“当时全国的石匠没有会西方雕塑的,”吴洪亮说:“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能工巧匠,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培训。而这批人在纪念碑落成后并没有解散,而是组织起来建立了工厂,此后从1958年至文革结束,几乎包括毛主席像在内的大部分雕塑都出自他们之手。”
纪念碑最初定稿亮相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竣工,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是我国最大的纪念碑。然而,从纪念展上展示的一系列设计方案中可以看到,纪念碑碑顶部分的设计曾是当年争议最多的。在1950年的最初定稿中,人们可以看到纪念碑碑顶设计成可以站人的望楼,碑体内安装升降电梯。
与此同时,另一个争议来自对于纪念碑碑形的设计。从吴作人等艺术家留下的设计稿来看,当时提出以圆雕作为碑形的意见不在少数。但最终梁思成给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对现在碑形的采用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碑体原型来自琼岛春明碑和万寿山昆明湖碑。
据介绍,就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三亿余元。记者|王健慧|文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